貨幣與金融市場的基本概念

貨幣與金融市場的基本概念

ID:34236960

大小:848.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3-04

貨幣與金融市場的基本概念_第1页
貨幣與金融市場的基本概念_第2页
貨幣與金融市場的基本概念_第3页
貨幣與金融市場的基本概念_第4页
貨幣與金融市場的基本概念_第5页
资源描述:

《貨幣與金融市場的基本概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Ch7利率的行為與決定1.理論模型:(1)可貸資金說理論(loanablefundstheory):古典學派,債券需求(儲蓄)等於債券供給(投資)決定利率,又稱流量理論。(2)流動性偏好理論(liquiditypreferencetheory):凱因斯學派,貨幣需求等於貨幣供給決定利率,又稱存量理論。Ø兩者之意義與比較:表7-12.可貸資金說理論:(1)債券需求與債券供給:(a)需求者():等同於儲蓄者(S)=資金供給者()(b)供給者():等同於廠房設備的投資者(政府及企業)(I)=資金需求者()(c)

2、均衡利率之決定:(d)圖形:在債券面值不變下(圖7-1,7-2)Ø:債券價格與需求量(供給量)成反向(正向)關係Ø:債券利率(債券報酬率)與需求量(供給量)成正向(反向)關係8(1)外生變數對債券需求之影響(使整條曲線移動):在其他條件不變下,(a)儲蓄者的財富:需求曲線右移(b)債券的相對預期報酬:需求曲線右移(c)債券的相對風險:需求曲線左移(d)債券的相對流動性:需求曲線右移(e)債券的相對訊息成本:需求曲線左移8(1)外生變數對債券供給之影響(使整條曲線移動):在其他條件不變下,(a)投資者的預期

3、報酬(景氣好轉):供給曲線右移;景氣衰退:供給曲線左移(b)預期物價上漲預期報酬(景氣好轉):供給曲線右移(c)政府支出發行公債以融資:供給曲線右移Ø政府支出增加之後,對民間投資有四種效果:(I)沒有排擠效果(nocrowdingouteffect):即民間仍維持原先進行的投資,此時且不會移回來;(II)完全排擠效果(completelycrowdingouteffect):由於政府支出增加使利率上升,可能影響民間投資減少,則不動(III)部分排擠效果(partiallycrowdingouteffect

4、):民間投資減少幅度比政府支出增幅小,故雖但幅度縮小;8(I)擠進效果(crowdingineffect):由於政府支出增加,反而吸引廠商增加投資,故且幅度擴大。(1)同時影響及的因素:(a)預期物價對利率的影響:預期物價上漲預期報酬(景氣好轉)實質資產的相對預期報酬(b)景氣擴張對利率的影響:8(a)政府支出與利率:李嘉圖等值定理Ø初始階段:政府支出發行公債以融資儲蓄Ø下一個階段:有二種可能使利率繼續產生變動:(I)使利率持續上升:排擠效果不發生(民間投資不減少);擠進效果存在(民間投資增加);(II)

5、使利率不變或下跌:排擠效果發生(民間投資減少);國際資金流入(當國內利率上升,立刻吸引了全球資金的快速移動)。2.流動性偏好理論:凱因斯假設財富只以債券與貨幣兩種形式保有,即財富的需求(供給)為8(1)圖形:均衡利率的決定【】凱因斯假設央行對貨幣供給的控制力強大,使暫時視為外生(不受利率影響),使其曲線呈現垂直線。(2)外生變數對貨幣需求之影響(使整條曲線移動):在其他條件不變下,(a)所得民眾會多持有貨幣(為交易之用與價值儲存)(右移)(b)物價民眾為維持原先的購買力(右移)(3)外生變數對貨幣供給之影

6、響(使整條曲線移動):在其他條件不變下,Ø央行政策: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右移)8(1)貨幣供給如何影響利率?隨著時間的變化,對利率產生四種效果:直接效果(I)流動性效果(liquidityeffect):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右移)(II)所得效果(incomeeffect):景氣擴張(右移)間接效果(III)物價水準效果(priceleveleffect):(左移)(IV)預期物價效果(expectedinflation):經濟繁榮期可能造成持續性的物價水準上升(右移)2.名目與實質利率:Ø名目利率:為未隨物

7、價調整的利率;Ø實質利率:以商品數量作為衡量準則Ø例如:當將原先可購買100個單位商品的資金貸出,一年後回收的資金可購買106個單位的商品,即實質利率為(1)名目與實質利率的關係:[p.131練習題]Ø事前(ExAnte):費雪方程式(FisherEquation)。式中i為名目利率,為事前(或預期)實質利率,為預期物價上漲率Ø事後(ExPost):此於物價上漲率已確定,故實質利率也確定,即。(2)費雪方程式的隱含意義:Ø實質利率才是應關心的重點8Ø隱含「預期物價上漲率」與「名目利率」i是呈現1比1的關係

8、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