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貨幣政策有效性探究

中國貨幣政策有效性探究

ID:46491553

大小:77.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1-24

中國貨幣政策有效性探究_第1页
中國貨幣政策有效性探究_第2页
中國貨幣政策有效性探究_第3页
中國貨幣政策有效性探究_第4页
中國貨幣政策有效性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國貨幣政策有效性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國貨幣政策有效性探究摘要:運用實證檢驗方法,包括脈沖響應函數和方差分解、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等探討1998年以來中國貨幣政策有效性,得出結論:中國貨幣政策整體上是有效,但是有效性在逐漸降低;從長期來看,中貨幣呈現中性特性;貨幣供應量與經濟增長不存在Granger因果關系,現階段國傢貨幣目標更加註重物價水平的變化,貨幣供應量M2與物價水平的相關滯後期在3-6個月關鍵詞:貨幣政策;脈沖響應函數;M2中圖分類號:F8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01-0053-03引言伴隨著金融危機的爆發,各國政府紛紛采取措施刺

2、激本財政投資計劃,並取得顯著成效。考慮到1998-2002年經濟衰退期間財政政策的顯著作用,現在眾多學者和經濟學傢越來越倚重財政政策的作用,有研究報告指出:由於中國貨幣政策的政策工具、操作目標、中介目標以及形成的傳導機制問題,在宏觀調控方面並沒有像財政政策那樣起到預想中的作用。因此眾多專傢學者對中國貨幣政策的有效性產生懷一般來說,貨幣政策主要包括政策工具、操作目標、中介目標等組成部分,中國真正的貨幣政策是在1996年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商業銀行法》才建立的,通過盯住貨幣供應量和利率等指標,來進行國傢宏觀調控。本文利用貨幣政策遠期中介目標一一貨幣

3、供應量(M2)代替央行所實行的貨幣政策,以GDP、物價水平分別代表貨幣政策目標:經濟增長和物價穩定,利用計量經濟學脈沖響應函數和Granger因果檢驗的方法,通過探討它們三者之間的關系整體判斷中貨幣政策有效性一、文獻綜述貨幣政策有效性是經濟學中的重要研究內容,傢進行宏觀調控和采取貨幣政策的重要參考依據,內外研究學者紛紛在貨幣傳導機制和檢驗貨幣是否中性等方面,通過理論推導和數理模型方式對貨幣政策有效性進行研究早在20世紀70年代,貨幣主義學派代表人Friedman根據貨幣傳導途徑明確提出:從長遠來看,貨幣政策不會影響實際產出以及資源的再分配,貨

4、幣政策是無效的。合理預期學派認為,一個傢的貨幣政策如果完全在公眾的合理預期之內的話,那麼貨幣政策是無效的。而國傢幹預主義代表人物一一凱恩斯在假設貨幣供給是外生的前提下,認為貨幣政策是有效地。同樣Tobin在凱恩斯理論的基礎上,通過Q值理論,認為貨幣政策能夠促進實體經濟的增長,貨幣政策是有效地。Bernanke和Blinder(1988,1992)通過理論和經驗實證分析,認為貨幣政策可以通過貨幣、信貸渠道對實際產出産生影響同時隨著數理化工具在經濟學中的應用不斷推廣,眾研究學者紛紛采用數理工具對貨幣政策有效性進行探討。King和Waton(199

5、2)、Serketis和Krause(1996)均采用不同的假設條件,在對美國的數據進行季節性調整後,發現實證的結果支持長期貨幣中性,即通過貨幣政策改變貨幣量來影響實際產出是無效的。而Boschen、Otrok(1994)通過加入虛擬變量,對美、澳大利亞兩個國傢的貨幣供給量和GDP進行分析,實證結果是貨幣政策並非完全是中性基於此,隨著中國貨幣市場化不斷推進,內學者同樣用實證檢驗對中貨幣政策的有效性進行相關的探討研究。劉斌(2001)認為,中國的貨幣政策是符合貨幣主義的觀點的,即短期內貨幣政策對實體經濟是有沖擊的,但是從長期來看,這種沖擊的影響

6、越來越弱。陸軍、舒元(2002)通過使用格蘭傑因果檢驗以及Fisher與Seater的長期導數的檢驗方法,發現中國在1978-2000年,GDP是貨幣供應量的格蘭傑原因,長期內貨幣是中性的,因此認為試圖通過擴張的貨幣政策實現中國經濟的長期持續增長是不可能的。劉金全和鄭挺(2006)發現,中貨幣政策作用具有明顯的不對稱性,經濟衰退時期對實體經濟的刺激效果要好於經濟擴張時期的效果。曾令華、李紅光(2007)實證研究證明,貨幣供應量作為中國貨幣政策中介目標在現階段仍然是有效地。閏力、劉克宮等人(2009)利用VAR模型進行實證檢驗,結果表明中國貨幣

7、政策是有效的,同時貨幣政策效應呈現出非對稱性,貨幣政策緊縮效應大於擴張效應二、實證檢驗(一)數據選擇從中國貨幣政策實施歷程來看,1998年以前中主要通過信貸渠道實施貨幣政策。而1998年後,央行直接宣佈以貨幣供應量作為唯一的中介目標。由此本文采用1998.1-2010.8的CPI變化率、M2變化率以及月度GDP變化數據。盡管傢隻公佈季度GDP數據,本文將利用月度工業增加值數據加權取得GDP月度數據。數據來源於wind和Vsat數據庫(二)實證結果1•時間序列平穩性檢驗。時間序列分析要求變量是平穩的,否則會出現“偽回歸”問題。在這裡利用ADF檢

8、驗對變量序列進行平穩性檢驗,通過對個變量進行自相關檢驗,在滯後12期的時候自相關消失,因此在進行平穩性檢驗的時候滯後階數為12(如下表)。我們發現GDP、M2和C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