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机制创新及对策探究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机制创新及对策探究

ID:34342318

大小:62.92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3-05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机制创新及对策探究_第1页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机制创新及对策探究_第2页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机制创新及对策探究_第3页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机制创新及对策探究_第4页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机制创新及对策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机制创新及对策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机制创新及对策探究〔摘要)为解决“三农”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我国蓬勃发展起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因此,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目前,由于合作社治理机制的不完善,如股权集中化态势明显、利益分配机制尚未理顺等问题,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需要完善合作社法人治理结构,落实一人一票的表决机制;强化合作社激励措施,完善合作社内控规范;强化合作社利益分配;逐步推进合作社规范发展。(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机制;委托-

2、代理理论(中图分类号)F32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187-(2013)01-0120-04一、引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在我国各地蓬勃兴起,合作社数量快速增长,入社农户不断增加。各种合作社广泛分布在种植、农机等涉农产业,这些合作社在组织农户开展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引导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载体作用。但就合作社治理机制而言,并不尽如人意,如股权集中化趋势明显、一人一票表决机制未落实等问题依然存在,这不仅制约合作社运行绩效的提升,而且消解了这一组

3、织形式服务“三农”的能力。因此,为适应合作社发展实践,需要从股权结构、治理机制、利益分配等各个方面对其展开系统化的理论阐释。鉴于此,本文以成都地区的合作社发展为例证,提出以下研究问题:目前,合作社治理机制的现状如何?合作社治理机制还存在哪些问题?在回答这些设问的基础上,对进一步完善合作社的治理机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二、关于国内合作社治理研究的文献述评近几年来,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后,国内学者对合作社的研究愈加深入,他们的研究借用公司治理理论、企业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等分析范式,主要从治理绩效、产权结构、企

4、业治理结构、利益分配机制等四个方面展开。(一)合作社治理机制与运作绩效的关系问题黄胜忠、林坚、徐旭初(2008)对浙江省168家合作社调查后,认为合作社的治理机制与其绩效有紧密的联系,所以,应改善合作社的治理机制以促进其更好地发展。(1)(二)从产权视角看合作社的治理问题合作社产权结构具有产权客体基本平等,控制权民主行使,利益分配以惠顾为基础,社员权不可转让等特征。这种产权结构奠定了合作社内部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的分化,从而导致公司治理上所称的“代理问题”,因此,为解决''代理问题”,合作社需要良好的治理结构。〔2)

5、马彦丽、孟彩英(2008)认为,中国以少数人控制为特征的合作社表现出“核心一外围”型的产权结构,这不利于培育有效的委托人主体。美国、加拿大兴起的新一代合作社实行交易份额制(deliveryshares)和限制成员制(restrictedmembership),使传统合作社模糊的产权变得明晰,从而增强了产权激励。〔3)(三)从企业治理机制看合作社的治理问题从企业治理结构分析,其核心思路是在委托一代理关系存在的前提下,寻求一个使代理成本最小的治理结构,基于此,一方面运用委托一代理理论分析合作社治理问题成为必然,另一方面在委

6、托一代理问题存在的情况下,如何设计具体的治理结构也显得尤为重要。1.关于合作社内部的委托一代理问题柳晓阳(2005)指出,合作社一般采用基于“信任”的治理方式,这种方式减少了交易成本,因而产生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但如果这种治理方式没有持续稳定的成员承诺,合作社很难在竞争中获胜,这势必影响合作社的生存。⑷黄胜忠(2008)认为,由于合作社的剩余索取权既不可转让,也不能市场化,这样使合作社内部存在许多代理问题。由于理事会是合作社的'‘代理人”,成员是合作社的"委托人”,在由少数核心成员构成理事会的情况下,合作社的代理问题

7、主要表现为普通成员与核心成员之间的委托一代理关系。〔5)1.关于合作社内部具体治理机构设置的问题这一讨论问题的核心思路是从权力相互制约与监督出发,认为合作社内部治理结构由相互制衡的三个部分构成,即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社员(代表)大会是合作社的决策机关,由全体社员组成。理事会作为业务执行机关,负责合作社的日常经营活动。监事会是合作社的监察机关,主要负责监督理事会成员履职行为及合作社的财务情况。⑹(四)关于专业合作社利益分配机制研究张晓山(2004)认为,在公司牵头办的合作社中,由于公司与农户之间的不平等性,

8、导致在利益分配中,公司获益更多,农户获益更少。(7〕李玉勤(2008)也认为,合作社在运作过程中,容易被某些人控制,产生合作社的异化,这可能对普通社员不利。〔8〕总的来讲,目前关于合作社治理的研究,还未形成完整的合作社治理体系。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的合作社还处在发展阶段,合作社的规模较小,加之,各地政府在推进合作社发展中,过多地关注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