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中国城》:美国华裔的真实文化身份

《寻找中国城》:美国华裔的真实文化身份

ID:34410733

大小:320.9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5

《寻找中国城》:美国华裔的真实文化身份_第1页
《寻找中国城》:美国华裔的真实文化身份_第2页
《寻找中国城》:美国华裔的真实文化身份_第3页
《寻找中国城》:美国华裔的真实文化身份_第4页
资源描述:

《《寻找中国城》:美国华裔的真实文化身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8月第4期《寻找中国城》:美国华裔的真实文化身份陈静(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福建福州350012)[摘要]在黄哲伦(DavidHenryHwang)的独幕剧《寻找中国城》中,作家以对于华裔身份认同的不同看法为主线,通过一个土生土长于美国中西部堪萨斯州的白人小伙本杰明只身来到纽约,去中国城寻找自己的文化之根的过程,强调族裔特征是由文化而非肤色所决定的,从而深化作家对于多元文化背景下华裔身份本质特征的认识。本文从跨文化视角,对剧作进行较详尽的文本分析,试阐述与表明美国华裔文化身份的实质意义

2、以及该剧对于其文化身份建构的重要作用。[关键词]美国华裔;文化身份;建构[中图分类号]I10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940(2010)04—0088—04随着全球化以及世界之间往来交流的日益频繁,以互通。通过文化交流,华裔美国人可以成为既非完在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下,美国社会开始深刻反省其全融合亦非完全疏离,具有双重文化身份与文化心理传统的“大熔炉”(MeltingPot)式文化政策,并开的“华裔美国人”,最终形成独特的华裔文化身份,始以“色拉碗”(SaladBow1)式的文化政策来重新定成为文化的超越者。义

3、美国各种类型的移民文化。在这样文化政策的支撑一、异域、故土与中国城下,不同种族的民族文化有了和谐并存的可能。文化中国城(Chinatown)也称为唐人街、中华街或华之间不仅需要相互尊重,更要彼此欣赏;不但要关注埠,通常是由一条或数条街道所构成的具有浓郁中国自身的文化的保留与发展,更要注重与其他文化的和情调的地域,是华人在中国之外其它国家聚居的地平交流。区,是异域他乡中华文化区的代名词。对外国人来由于美国主流文化与中华传统价值观之间的巨大说,中国城是认识中国的第一步,因此中国城也是中差异,必然会引发某种程度的文化冲突,并因此形

4、成西文化的交流中心。在全世界范围内,美国拥有为数文化交流的障碍与误区。因此,对于许多在美华人或最多的中国城,主要分布在纽约、华盛顿、芝加哥、华裔而言,如何在多元文化环境保持文化身份的稳定休斯顿、旧金山等几十个大中城市。在美国的中国城性是黄哲伦在《寻找中国城》(TryingtoFindChina.里,最早的居民是当年开发美国西海岸的华工。现在town,1996)一剧中所致力思考的问题。该剧作为第中国城里既有当年华工的后裔,也有来自中国大陆、2O届“休曼纳美国新剧节”(AnnualHumanaFestival台湾、香港等地的新移

5、民。ofNewAmericanPlays)的表演作品之一,于1996年美国中国城的形成,从历史上看,是由于早期华3月29日在肯塔基州路易维尔演员剧场(ActorsThe—人移居美国时,人地生疏且语言不通,于是华人们便atreofLouisville)上演。在作品中,作家通过两种不集中住在一起,群居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地带,这样彼同类型的华裔美国人对于文化认同的不同态度,表明此之间能够团结互助,相互支撑,休戚与共,共同面华裔美国人族裔身份的不同不是由肤色所决定的,而对新环境。早期的中国城是苦难华工异域求生的血泪是由文化因素来确定的

6、。肤色虽不能改变,但文化可史,是同胞流离失所的辛酸史,也是海外华侨历史的}收稿13期:2010—05—10作者简介:陈静(1971一),女,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外语系教师。研究方向:比较文学。E—mail:olive—chart@163.COWl2010年8月第4期《寻找中国城》:美国华裔的真实文化身份见证。和碰撞中,他们极易产生一种对于民族或文化身份的在当时中国政治黑暗、民不聊生的背景下,许多迷茫与困惑,并时常提出有关自我属性究竟为何的白人史学家或作家在其文献或作品中,都将中国城记问题。载或描写为拥挤不堪、乌烟瘴气的贫民窟或强

7、盗出回答“究竟我是谁”这样的主题,在华裔美国没、声名狼藉的黑暗地带。于是,许多非华裔美国人文学中是极其常见的。总体来说,“以华裔美国文学理所当然就把中国城想象为一个保守、落后、封闭与的传统而言,华裔美国主体性的发展经常植根于与中污秽的邪恶世界。这种对于中国城的刻板印象,直到国城之间的情感关系之上。中国城既是华人记忆滋生1943年美国政府废除《排华法案》(ChineseExclu-依附之所,也往往是华人蒙受种族歧视、陋巷区隔之sionLaw)之后,才开始有了对中国城的正面描写。污辱的地方,因此有人选择固守,有人选择逃离,而自此

8、,中国城里的“族群、社群、家不仅与沉重的对于中国城之再现也因此不同。”尽管对于中国城的责任、义务、忠诚相连,同样给人以安全感、给人以再现可谓千差万别,然而,由于中国城是中国历史的温馨的关爱与温情。”中国城不再是罪恶之城,而是象征,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微缩,因此将文学场景设在充满互帮互助、和谐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