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抑制作用的研究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抑制作用的研究

ID:34435925

大小:8.63 MB

页数:71页

时间:2019-03-06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抑制作用的研究_第1页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抑制作用的研究_第2页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抑制作用的研究_第3页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抑制作用的研究_第4页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抑制作用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抑制作用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南方医科大学2010级硕士学位论文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抑制作用的研究Studyofinhibitoryeffectofpigmentepitheliumderivedfactor(PEDF)oncornealneovascularizationinrats课题来源:自选课题学位申请人导师姓名专业名称培养类型培养层次所在学院朱丹陆晓和教授眼科学专业型硕士第二临床医学院2013年4月日广州硕士学位论文IPlllllMIIIIIIIIJIIIIIIIIIIIIIIlllllllllllll

2、lIY2406050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抑制作用的研究硕士研究生:朱丹指导教师:陆晓和教授摘要研究背景正常角膜是无血管的、透明的结缔组织,它具有眼部的机械屏障和屈光间质的作用。同时角膜也是一个免疫豁免的组织,这也是角膜移植成功率较高的原因。血管生成是指新的血管从预先存在的血管结构中生长出来的过程,许多病理条件都可能导致角膜新生血管的产生,并导致严重的后果。引起角膜新生血管的原因有:感染性和免疫性疾病、眼外伤、佩戴角膜接触镜等。角膜新生血管可影响视力,也是角膜移植术后发生移植排斥反应的

3、高危因素,并导致炎症、角膜瘢痕和水肿产生。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确切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1)缺氧学说(2)炎症学说(3)消除角膜水肿的机械屏障破坏(4)细胞因子平衡学说。目前多数学者倾向于细胞因子平衡学说,认为新生血管刺激因子与抑制因子之间的平衡失调是新生血管形成的重要机制。基于细胞因子平衡学说,目前对于新生血管性疾病治疗的研究着眼于血管生成之间的平衡,一方面可以加强新生血管抑制因素,另一方面可削弱新生血管刺激因素。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epith

4、eliumderivedfactor,PEDF),是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家族中的非抑制性成员,是由单基因编码、相对分子质量为50000的糖蛋白,存在于所有的脊椎动物中,在不同物种间高度保守。它是一种多功能蛋白,已证实的功能包括神经营养、亲神经元性、神经保护、胶质抑制、抗肿瘤、抗新生血管和抗血管渗漏。在抗新生血管方面,PEDF是已知摘要最强的内源性血管抑制因子,是“加强新生血管抑制因素”最主要的方式,它在正常人眼组织中高表达,被认作是维持角膜、玻璃体无血管的关键因素。Avastin是VEGF—A的单克

5、隆抗体,是“削弱新生血管刺激因素”最主要的药物,其用于抑制角膜新生血管已开展较多实验研究,也有临床报告,显示出较好的疗效。为了研究PEDF对角膜新生血管的作用,本实验首先建立碱烧伤诱导大鼠角膜新生血管模型,然后运用PEDF制成滴眼液观察其对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并与Avastin组比较,同时设立地塞米松组作为对照标准。第一部分碱烧伤大鼠角膜新生血管模型的建立目的探索碱烧伤诱导大鼠角膜新生血管(CNV)动物模型的建立,为下一步的实验提供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随机将24只SD大鼠分成3组,每组8只,右

6、眼作为实验眼,左眼作为正常对照眼。采用浸润lmol/L氢氧化钠的3mm滤纸片,分别制作烧灼时间为20s、30s、45s的碱烧伤鼠眼模型,每天裂隙灯观察角膜新生血管生长的情况,观察7d。结果烧伤后7d,20s、30s和45s组CNV诱导率分别为62.7%、100%、100%,20s诱导率组分别与30s、45s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

7、影响到新生血管的观察。结论采用浸润lmol/L氢氧化钠溶液的3mm滤纸片烧灼中央角膜30s的大鼠模型是角膜新生血管较理想的动物模型。硕士学位论文第二部分PEDF抑制碱烧伤诱导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的研究目的观察局部应用PEDF对大鼠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并与Avastin比较;并初步探讨PEDF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机制。方法1.建立实验动物模型与分组:以右眼作为实验眼,左眼为正常对照眼,建立碱烧伤诱导大鼠角膜新生血管模型,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10只。A组于烧伤当天开始

8、点用10ug/mlPEDF滴眼液;B组于烧伤当天开始使用5mg/mlAvastin滴眼液;C组于烧伤当天开始使用0.1%地塞米松磷酸钠滴眼液;D组于烧伤当天开始点用生理盐水。均每同4次,每次10IlL,共用12日。2.角膜新生血管的观察:从烧伤后第1天开始,每日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新生血管生长情况,于第7天行角膜烧伤程度分级,于第3、7、12天测量CNV长度和计算CNV面积,并于第12天照相。3.组织病理学检查:烧伤后第12天,每组随机取5只大鼠,麻醉后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迅速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