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回望——读萧红《呼兰河传》

孤独的回望——读萧红《呼兰河传》

ID:34462101

大小:31.6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6

孤独的回望——读萧红《呼兰河传》_第1页
孤独的回望——读萧红《呼兰河传》_第2页
孤独的回望——读萧红《呼兰河传》_第3页
孤独的回望——读萧红《呼兰河传》_第4页
资源描述:

《孤独的回望——读萧红《呼兰河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孤独的回望——读萧红的《呼兰河传》有感养护中心周海梅她被称为三十年代文学史上的洛神,她英年早逝却才华横溢,她叛逆隐忍,却忍不住孩子般回望故乡,她就是萧红。萧红原名张乃莹,“萧红”是她发表《生死场》时使用的笔名,另有悄吟,玲玲,田娣等笔名。被萧红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然而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在民族的灾难中,经历了反叛、觉醒和抗争的经历和一次次与命运的搏击。萧红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应该说直接

2、影响其命运并引发她开始文学创作的是萧军的出现,并走进了她的生活。1934年到上海,与鲁迅相识,同年完成长篇小说《生死场》,次年在鲁迅帮助下作为“奴隶丛书”之一出版。萧红由此取得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生死场》是最早反映东北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生活和斗争的作品之一,引起当时文坛的重视。代表作:《生死场》、《呼兰河传》、《马伯乐》、《王阿嫂的死》。萧红出身在一个家庭条件很好的地主家庭,本该过着小姐一般的生活,可是事实并不像人们想的那样,萧红的生活是痛苦的。她的痛苦来源于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母亲常常骂她,父亲对她的教育也只是非打即骂,祖母更是常常狠心用大头针扎她的手指,在这苦难的

3、童年中唯一给她安慰的是疼爱她的祖父,这是童年中唯一温暖的地方。祖父死后,萧红在家中再也找不到保护伞,初中毕业为了反抗包办婚姻她逃到了北平,但是她在经济上不能独立又得不到家庭的支持生活陷入困顿,返回哈尔滨被软禁在家中。同年萧红再次只身来到北平,未婚夫汪恩甲追随她来到北平,萧红被其感动,3月中旬,萧红与未婚夫一起离开北平回哈尔滨。此时,汪恩甲的哥哥汪大澄不满萧红去北平读书,代弟弟解除了与萧红的婚约,引发萧红的不满,萧红到法院状告汪大澄。庭审中,汪恩甲顾及哥哥的声誉,违心承认解除婚约是自己的主张,与哥哥无关。萧红输掉了官司,回到呼兰,后随家搬到阿城县(现哈尔滨市道外区民主乡)福昌号屯,被迫

4、与外界隔绝。萧红像娜拉一样勇敢地离开了家,就像鲁迅先生思考的,娜拉出走以后怎么样?鲁迅说,不是堕落就是回来。那时候的萧红还不能完全独立只能选择回来,如果汪恩甲能履行婚约,说不定萧红就会安静的度过一生。可是命运没有这样安排,困顿中的萧红斜线向报社求救,与萧军一见钟情,随结成连理。但是萧红婚后的生活并不是快乐的,虽然萧军宽厚的肩膀给了萧红保护,但是他“爱便爱,不爱便丢开”的爱情哲学没有给萧红多少安全感,当他说出这段话的时候,萧红该是失望的。萧红需要的是一份平等的爱情,可是婚后她不仅要承担一切家务劳动,帮萧军抄写文稿,甚至有时还要忍受萧军的雷霆之怒和粗暴打骂以及他对婚姻的不忠实。不论萧军还

5、是他们的朋友,都忽视或漠视萧红的独立人格与价值,把她只是作为萧军的妻子来看待。“做他的妻子却太痛苦了!我不知道你们男子为什么那么大的脾气,为什么要拿自己的妻子做出气包,为什么要对自己的妻子不忠实!忍受屈辱,已经太久了。”俗话说“朋友妻,不可欺”但是萧军在其爱情观的指引下向朋友黄源的妻子许粤华展开猛烈追求且让对方珠胎暗结。此前,当萧军有了婚外情后,萧红还可以找人倾诉自己的苦恼和烦闷,而这一次,萧军给她带来的却是无法言说的伤痛,最终萧红选择和萧军离婚。和萧军离婚后萧红又嫁给了端木蕻良,端木蕻良是一个文弱的书生模样,起码不会像萧军一样使用家庭暴力,但是端木好脾气的背后让人感觉到他很没有血性

6、,当萧红病重,香港危难的时候他丢下萧红自己逃跑了。萧红几次遇人不淑,导致了她的悲剧命运,最后由于庸医的误诊,萧红结束了年轻的生命。‘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得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又写‘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这短短的几句遗言,既表明了她对生的厌倦,又表明了她对死的抗拒。人生该有多少遗憾啊!人们总是在最痛苦的时候回味温暖的时光,给自己活下去的勇气。旅居香港孤独寂寞的萧红写下了《呼兰河传》,对童年中的家乡进行了描写,本雅明曾这样描述波德莱尔:“寓言是波德莱尔的天才,忧郁是这一天才的营养源泉。在波德莱尔那里巴黎第一次成为抒情诗的题材,他的诗不是家乡的颂歌,而是这

7、位寓言者凝望巴黎的目光。”茅盾在为萧红的《呼兰河传》作序时曾说:“对于生活曾经寄以美好的希望但又屡次“幻灭”了的人,是寂寞的;对于自己的能力有自信,对于自己工作也有远大的计划,但是生活的苦酒却又使她颇为悒悒不能振作,而又因此感到苦闷焦躁的人,当然会加倍的寂寞;这样精神上寂寞的人一旦发觉了自己的生命之灯快将熄灭,因而一切都无从“补救”的时候,那她的寂寞的悲哀恐怕不是语言可以形容的。”对于一个处于困顿中的漂泊者来说,对故乡的回忆永远是最温暖的,萧红也不例外,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