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角度看隐喻翻译中的喻体意象转换.ashx

从认知角度看隐喻翻译中的喻体意象转换.ashx

ID:34487276

大小:354.0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6

从认知角度看隐喻翻译中的喻体意象转换.ashx_第1页
从认知角度看隐喻翻译中的喻体意象转换.ashx_第2页
从认知角度看隐喻翻译中的喻体意象转换.ashx_第3页
从认知角度看隐喻翻译中的喻体意象转换.ashx_第4页
从认知角度看隐喻翻译中的喻体意象转换.ashx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认知角度看隐喻翻译中的喻体意象转换.ash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JNWO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11月,第39卷第6期,Nov.,2009,V01.39,No.6Journal0fNorthwest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学术新视野】从认知角度看隐喻翻译中的喻体意象转换王黎(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710069)摘要:以认知语言学为基础,以现代隐喻理论为指导,通过实例分析与比较研究,阐明意象映射概念,探讨隐喻翻译中喻体意象转换的必要性及其策略,提出喻体意象映射的一致性是隐喻翻译中译文读者与原

2、文读者获得相同信息感受的关键,喻体意象的合理转换是隐喻翻译成功的标志。关键词:隐喻;喻体;意象;转换;映射中图分类号:I-/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731(2009)06-0176-03“隐喻”在传统上被认定是一种修辞手法,属语言层面的修辞学范畴。20世纪以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的蓬勃发展,人们对隐喻的认识也随之上升到思维领域。美国认知语言学家莱考夫(LakoffGeorge)指出:“隐喻的实质是通过甲事物来理解和体验乙事物。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它更是人们认知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lJ(17’

3、国内学者束定芳在《隐喻学研究>一书中指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更是人类的一种认知现象。它是人类将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领域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2j(瞄’从认知的角度看,隐喻是人类思维活动的结果,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以认知语言学为基础的隐喻翻译研究则是对隐喻意义的最佳诠释。一、隐喻的认知性质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人的认知功能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结果。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都会自觉不自觉地用已知的、熟悉的经验和感受去理解和体验未知的、陌生的事物,即用隐喻传言达意。这是人类隐喻认知的共性。同时

4、,由于自然环境以及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等诸多差异,不同民族的人对自身及外部世界的认识又有所不同,其隐喻方式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人类对客176观世界相同的认知并非体现在各自的语言形式上,而在于人的认知心理上∞】m2。1”。如对“惜时”这一概念,英语民族有“Timeismoney”这样的说法,汉文化中同样有“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等表达类似概念的成语、谚语等。1980年莱考夫和约翰逊(Johnson)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ConceptualMetaphorTheory)从根本上论述了隐喻的认知性,把隐喻从纯语言的范畴提

5、升到了思维认知的范畴,他们用源域(SOUl他edomain)与目标域(targetdomain)之间的映射(mapping)以及意象图式(imagesche.ma)来解释隐喻现象,指出隐喻是一种“跨域映射”(cro褐一domainmapping)⋯‘憩。32’;“映射”指两个概念域之间的对应,而不是两个词语之间的对应。这种把不同概念相互关联起来的认知方式或思维方式,就是隐喻的认知现象。比如人们谈论某男士不幸的婚姻状况时可以说“他现在被套牢了,不知道哪天才能解套。”显然说话人在用股票语义领域的概念映射婚姻语义领域的概念,因为选

6、股、买股、卖股、套牢(欲卖不能)等股票领域的概念在生活中完全可以用于映射婚姻领域的择偶、结婚、离婚、离不掉等概念陋】《嘲)。隐喻的创建、使用和理解是语言使用者的思维过程,相同的隐喻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HJ。请看以下例句的翻译:收稿日期:2008-08-06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基金项目(09JK226)作者简介:王黎,女,陕西西安人,西北大学副教授,从事英汉语言对比、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万方数据(1)Hehasabutterflyinhisstomach.他像怀里揣着个兔子,忐忑不安。英语中“haveabutter

7、flyinstomach”与汉语“怀里揣个兔子”喻意相同,都表示“忐忑不安”之意。由于在大多数情况下,隐喻都集中反应不同民族各自的文化特征。因此,尽管喻义相同,隐喻中的意象却大相径庭。如何正确理解并准确翻译隐喻是语言学家以及翻译工作者长期思考的课题。=、译文与原文中隐喻意象的合理转换根据莱考夫隐喻理论中的“跨域映射”,隐喻是通过—个概念域向另一个概念域的映射而产生的结果。基于这样的认识,隐喻的翻译就不只是修辞层面上语言符号的转换问题,喻体的转换也应该是一种“跨域映射”的过程。众所周知,一种语言的隐喻反映了以这种语言为母语的人

8、们的思维方式和社会文化特征。表示文化意象的喻体可以是动物、植物、数字、成语典故或传说中的人物等,不过这些文化意象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文化内涵却并不完全一致,因此语言中的文化意象具有民族的归属性。我们把原文隐喻中的喻体意象当作“源域”,把译文中的喻体意象当作“目标域”,只要原文的喻体意象能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