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蛋白质组双向电泳优化流程及方法_丁承强

水稻蛋白质组双向电泳优化流程及方法_丁承强

ID:34540692

大小:3.04 M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07

水稻蛋白质组双向电泳优化流程及方法_丁承强_第1页
水稻蛋白质组双向电泳优化流程及方法_丁承强_第2页
水稻蛋白质组双向电泳优化流程及方法_丁承强_第3页
水稻蛋白质组双向电泳优化流程及方法_丁承强_第4页
水稻蛋白质组双向电泳优化流程及方法_丁承强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稻蛋白质组双向电泳优化流程及方法_丁承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植物学报ChineseBulletinofBotany2011,46(1):67–73,www.chinbullbotany.comdoi:10.3724/SP.J.1259.2011.00067·技术方法·水稻蛋白质组双向电泳优化流程及方法*丁承强,马丹,王绍华,丁艳锋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南京210095摘要双向电泳是分析蛋白质混合物的一种有力手段,已在蛋白质组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水稻(Oryzasativa)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对其蛋白质组学研究开展较早。但由于技术复杂,对实验操作要求高,初学的研究者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该实验技术。该文介绍了

2、水稻研究中适合多个组织的双向电泳实验方法和优化流程。该优化流程能使新的研究者逐步优化实验条件,更快更好地完成双向电泳实验。同时详细介绍了实验关键环节的操作方法。关键词蛋白质组学,水稻,双向电泳丁承强,马丹,王绍华,丁艳锋(2011).水稻蛋白质组双向电泳优化流程及方法.植物学报46,67–73.双向电泳作为蛋白质组研究的3大核心技术之一2004)、有机物(Geetal.,2008)和农药(Linetal.,(另2种是质谱技术和蛋白质组信息学),是由O’Farrel2008)等。于1975年建立的,并成功分离到约1000个大肠杆菌然而,由于双向电泳实

3、验环节较多,处理方法各蛋白质。这项技术利用蛋白质的2种特性,分2步将蛋异,使初学者难以掌握。在已经发表的介绍实验方法白质混合物进行分离。第1步为等电聚焦(isoelectric的文献中,主要进行了各实验条件的比较(丁坤善等,focusing,IEF),即根据蛋白质等电点(pI)的差异将蛋2005;付忠军等,2009;王清等,2009),只有经验丰白质分离开。第2步为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富的研究人员才能从中得到进一步优化实验的信息。胶电泳(SDS-PAGE),即根据蛋白质相对分子量(Mr)而没有研究经验的人员在进行实验方法的摸索时,往的差异将

4、蛋白质进行分离。理论上,不同的蛋白质可往不知道应该先进行哪种条件的优化。在面对不理想以通过这2步分离以单个蛋白质斑点呈现在凝胶图谱的胶图时,也无法确定是由哪些条件的处理不当引起上。的,往往无序地进行实验条件的摸索,造成时间和金在最初的双向电泳技术中,由于第1向使用的是钱的大量浪费。另外在国内还未见有文献介绍水稻中含有载体两性电解质的聚丙烯酰胺管胶,双向电泳的双向电泳的实验方法。由于水稻组织具有一定的特异分辨率和可重复性较低。后来Gorg开发出新的双向电性,即使在已经发表的论文中,双向电泳图谱的质量泳技术,即用固相pH梯度代替载体两性电解质产生仍然不

5、高。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竖条纹严重的pH梯度,并用一面带有支持膜的凝胶代替管状凝(SenguptaandMajumder,2009)、染色较深(Leeet胶进行第1向蛋白质分离。此后这一技术得到广泛的al.,2007)以及分离胶浓度不合理(Jagadishetal.,应用。目前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在水稻(Oryzasativa)2010)等。因此有必要对水稻的双向电泳分离技术进中的研究很多,范围也非常广泛,涉及水分(Aliand行系统的分析介绍。Komatsu,2006)、温度(Linetal.,2005;Hashimoto本文介绍了一套双向电泳实验优

6、化流程,并利用andKomatsu,2007)、盐胁迫(Yanetal.,2005)、CO2这一优化流程进行了水稻茎和幼穗的蛋白质分离,证(Bokharietal.,2007)、激素(HeandLi,2008)、重金明这一流程在水稻各个组织的双向电泳中具有普适属(Yangetal.,2007b)、生长发育(Yangetal.,性。此外,本文还介绍了大量实验中的细节问题,这2007a)、虫害(Weietal.,2009)、病害(Kimetal.,些问题往往是初学者经常遇到的,很容易导致实验结——————————————————收稿日期:2010-09

7、-20;接受日期:2010-11-0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30471016)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No.2006BAD02AB-3-2)*通讯作者。E-mail:dingyf@njau.edu.cn68植物学报46(1)2011果不理想。我们力图使更多的初学者能尽快掌握这一所用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试剂。实验技术,以期有力推广水稻蛋白质组的研究工作。以上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所有溶液均使用超纯水配制。1材料与方法1.3双向电泳1.1材料1.3.1蛋白质提取扬稻6号(OryzasativaL.ssp.indica)在Yoshida水培液氮预冷研

8、钵,称量1.5g水稻根部组织,冷研钵中将液(Yoshidaetal.,1976)中培养2个月后,切取整个根样品反复加液氮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