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与课外互补

课内与课外互补

ID:35020391

大小:113.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3-16

课内与课外互补_第1页
课内与课外互补_第2页
课内与课外互补_第3页
课内与课外互补_第4页
课内与课外互补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内与课外互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内与课外互补研究与写作同步——中职语文模块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内容摘要】:随着中职教育改革的推进,作为主要文化课之一的中职语文在教材处理方式、教学时间安排、教学方法选择上都面临着新的问题。切合中职语文自身的特点,本课题试从教材、教学、学习三个方面入手,对中职语文教材进行模块化整合,把教学用课内导读、课外欣赏、专题研究、文本写作四大模块灵活组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达到提高中职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关键词】:中职语文模块教学一、问题的缘起中职语文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必修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中职语

2、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单调,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中职语文课堂上基本采用单一的灌输法,老师传授着书本知识,学生被动接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的是学生对知识结果的掌握,忽视的是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而对课文产生的理解、体验和感悟。阅读教学程式化,琐碎的分析一统天下,多余的讲解,多余的提问,多余的板书,导致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而且老师的分析多半来源于教学参考书,其中的观点多半比较陈旧,滞后于新形势的发展。假大空的现象还存在,任意拔高,整齐划一,缺乏个性,实际上是老师带上旧框框又去框学生。教师和参考书上的

3、标准答案代替了学生的自我思考,理性的分析代替了感性丰富的体验。这样扼杀了师生的独立思考,抑制和削弱了师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受影响。调查显示(见附件一和附件二),仅有20%—30%左右的学生认同目前采用的讲授和做练习的教学方式,64.30%的学生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在实践与研究中学习。17/17(二)学生积淀太少,缺乏语文功底中职学生相对而言,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习惯较差,文化课成绩不理想。就语文学科而言,学生识字量少,阅读量少,写作量少。课余时间很少有学生主动去阅读,很多同学根本就不阅读;而语文课里学生能够读书的时间也只有几分钟,大部分时

4、间被老师的烦琐分析和频繁提问占去了。我们知道,任何能力都是学习主体“悟”后“练”出来的,而决非是“讲”或“听”出来的。缺少阅读,对语文教学是釜底抽薪,对学生能力的养成是致命一击。文化积淀太少,不但对学习不利,而且妨碍学生的个人成长。(三)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脱节,语文课程遭冷遇中职语文教材的编写似乎没有摆脱普高教材的编写思路,教材缺乏针对学生未来就业培训的相关内容。这对于语文素质普遍不高,尚未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职高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有一定的距离和难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未能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沿用普高教学模式,缺乏职教特色,语文教学没有考虑到学生

5、今后就业及工作中的需求。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推进,尽管语文课被大多数学校确定为基础课程,但由于受职业化教育的影响,在大多数学生的心目中,相对于专业课,这门课程的地位已不复往日的辉煌。很多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后,片面的认为只要专业技能好,其它科目无所谓,就放松了对语文课的学习,上课参与热情不高。调查结果显示(见附件一、二),从对中职语文课的认识看,64%的学生认为由学校安排,既然开设了就学;6%的学生认为语文是基础课,要认真学好;还有18%的学生只重视专业课,认为语文是副科,学得好不好无所谓;更有12%的学生干脆认为语文学不学无所谓。另一方面,语文课时由原来的5

6、节减为4节,课时的减少,也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以上状况都给一线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教师在教材处理方式、教学时间安排、教学方法选择上都面临着新的问题。如何使中职语文教学走出困境?中职语文教学教学改革之路究竟在何方?切合中职语文自身的特点,从教材、教学、学习三个方面入手,对中职语文教材进行模块化整合,是寻求中职语文教学出路的有益探索和尝试。17/17二、理论的支撑(一)模块理论产生的心理学基础。所谓“模块”,是大脑两半球功能一侧化理论的创始人之一、美国达特茅斯学院感知神经学研究中心主任迈克尔·加扎尼加教授于1976年提出的概念。他认为:“新的观点认为

7、脑是由在神经系统的各个水平上进行活动的子系统以模块的形式组织在一起的。”1983年,认知科学家、美国拉特格斯大学和纽约市立大学哲学教授J.福多出版《心理的模块性》,从理论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研究角度,提出了智能的模块性。福多的心理模块思想本质上是“功能主义”的。他首先从功能的角度把心—脑划分成两个非常不同的部分:“输入系统”和“中心系统”。此后,西方心理学界对心理模块性的探索热情一直兴盛不衰,认为它是人类对心理的本质,特别是对“认知加工是怎样被组织起来的”认识的一场革命,它被发展成为与“模拟论”“理论论”并列的“模块论”,成为最具竞争力的三大理论之一。模

8、块理论的应用情况。将模块理论引入教育教学领域,就是将一门学科中或各门学科中具有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