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s动机设计模型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圆周角一课为例

arcs动机设计模型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圆周角一课为例

ID:35243133

大小:206.6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22

arcs动机设计模型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圆周角一课为例_第1页
arcs动机设计模型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圆周角一课为例_第2页
arcs动机设计模型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圆周角一课为例_第3页
资源描述:

《arcs动机设计模型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圆周角一课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ARCS动机设计模型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圆周角》一课为例屈文驰深圳市翠园中学东晓校区518000学习动机是激发并维持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导致其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学生的学习动机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因而它历来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研究者一般认为,作为促进努力学习、取得学业成就的动力和心理原因,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行为表现起着定向和驱力的作用。1.ARCS动机设计模式关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有很多,美国南弗罗里达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凯勒(J.M.Kelle

2、r)提出的ARCS动机设计模式已被广泛认可和应用。这一模式指出,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有四类,分别是:注意(attention)、切身性(relevance)、自信(confidence)、满意(satisfaction)。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激发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就是引起注意,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使学生将注意力指向学习活动。当学习者的注意力被吸引了之后,他可能会问: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个内容?这个内容和我们有什么关系等问题,这就涉及到切身性。切身性指的是学习内

3、容与学习者之间的关联程度。对于切身性问题的积极回答将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自信是激发学习动机的第三个要素。学习者对学习活动中集中注意并产生切身性时,还需要其对完成学习任务有一定的自信,能够看到成功的希望,否则他们可能会放弃学习任务。满足感是指学习者的行动成果与期望目标达成一致时,学习者心理上达到的满足。影响满足感的主要因素有强化和反馈、内部奖励以及认知评价。针对注意、切身性、自信和满足感四个要素,凯勒分别列出其亚类,每一个要素各有3个,共12个,根据动机的类型设计动机激发策略,并进行策略编码,如表

4、1。表1ARCS动机设计策略编码注意A1知觉激活A11新奇:使用新奇的手段,采用个人化或情绪化的材料A12冲突:提供看似矛盾、超乎常理、出乎意料的事例A2探究激活A21提问:提出能够激发学习者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问题情境A22参与:组织能使学习者参与进来的学习活动,例如讨论、合作等A23具体化:抽象资料的具体化,可通过举例、讲解背景等方式A3可变性A31采用多种讲演风格,可通过丰富肢体动作、变化语言等方式A32变化教学媒体如PPT,视频,投影等,采用表格、图片使文字资源更有吸引力A33变化师生互动和生生交流

5、方式切身性R1目标指向R11与学习者共同制定目标R12说明学习内容的内在价值和未来价值R2动机匹配R21设计与学习者风格相符的学习活动,满足与其个性特征相符的需要R3熟悉感R31将教学内容建立在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自信C1对成功的期望C11难度:设置适宜的学习难度,提供可征服的学习挑战C12发展的观点:认识自己的潜力,认识到能力是发展的,可以通过努力而改变的C2能力知觉C21公开评价标准:评价标准的公开有利于学习者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C22鼓励自我评价:以积极的方式进行自我评价有助于自信的提升C3控制

6、知觉C31引导学习者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和努力,而不是运气或任务简单C32引导学习者将失败归因于努力,而不是能力满足感S1自然后果S11提供机会运用新获得的知识与技能S12引导学习者关注学习过程中愉悦的情感体验S2积极后果S21给予学习者恰当的表扬、赞赏和奖励S3公正S22鼓励学习者正确的自我评价,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2.《圆周角》教学设计采用ARCS动机设计策略进行教学设计,长期以往,学生能较好地保持数学学习动机,对数学学习无疑有重要的影响。根据ARCS动机设计策略,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4章第

7、1节第4课时《圆周角定理》为例进行教学设计。《圆周角》一课是在学习了圆的有关概念及性质的基础上,对圆周角性质的探索,学习重点是了解圆周角的概念、掌握并能综合运用圆周角定理。学生通过经历定理的证明过程,培养探究、合作交流和推理论证的能力,领悟转化的思想方法。以下是教学过程及其激发学习动机的设计依据分析,共有五个环节。教学内容动机设计依据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左图是一个海洋馆,右图是它的横截面示意图。在这个海洋馆里,人们可以通过玻璃窗弧AB观看海洋动物。现在有三位同学去观赏海洋动物,他们的视角分别为、

8、和。学生:思考“(1)乙的视角和丙的视角相同吗?(2)甲的视角和乙、丙的视角分别有什么关系?”A1探究激活:提出能够激发学习者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问题情境;采用图片资源使文字描述更有吸引力。海洋馆是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例,配以图像、提出问题能进一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二、发现结论,验证探究(一)发现结论教师:问题中涉及的、就是圆周角,进而给出圆周角的定义。提醒学生“这三位同学的视角实际上是同弧AB所对的圆周角和圆心角”。学生: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