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表格式教案27

《岳阳楼记》表格式教案27

ID:35259008

大小:13.39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22

《岳阳楼记》表格式教案27 _第1页
《岳阳楼记》表格式教案27 _第2页
《岳阳楼记》表格式教案27 _第3页
资源描述:

《《岳阳楼记》表格式教案27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岳阳楼记》表格式教案27课 题岳阳楼记教学目标1、先天下之乐而乐,后天下之忧而忧的远大抱负和博大胸襟2、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教学重难点文化常识、文言词语的积累、远大抱负和博大胸襟的表达集体备课二次备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识记文化常识;疏通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江南有三大名楼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这些建筑都曾让历代文人墨客魂牵梦绕,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美文佳句。崔灏为黄鹤楼描绘了“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美景;王勃在滕王阁看到了“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奇观

2、;范仲淹在岳阳楼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绝唱。今天我们就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起观赏美景、体会情感。介绍“记”这种文体二、细致的朗读全文,扫清文字障碍,对照注释初步把握文章内容1、 重要字词正音谪(zhé)守                     属(zhǔ)予作文                              浩浩汤汤(shāng)               霪(yín)雨霏霏(fēi)樯(qiáng)倾楫(jí)摧          岸芷(zhǐ)汀(tīn

3、g)兰2、 补充词句解释(1)重点词句:谪:降职,贬谪。同时识记P221的“文化知识”。            越明年:越,到了                                        前人之述备矣:备,详细、完全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增其旧制:增,扩大。旧制,原有的规模。     得无异乎:得无,岂不是、怎能不衔远山,吞长江:(洞庭湖)连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日星隐耀,山岳潜形:耀,名

4、词,光辉;潜,没于水,引申为潜藏、隐没。心旷神怡: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古仁人之心:心,这里指思想感情。(2)通假:百废具兴(“具”,同“俱”,全、皆);属予作文(“属”同“嘱”,嘱咐)(3)异义:属予作文(写文章);         气象万千(景象)(4)多义:极:    南极潇湘(至,到)       此乐何极(穷尽)国:    去国怀乡(国都、京城)   敌国外患(国家)一:    一碧万顷(一片)         长烟一空(完全)或:    而或长烟一空(或,有时)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三、学生

5、再读课文,边读边译,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四、在以上两步的基础上尝试背诵。五、完成《指导用书》的字词翻译练习。六、作业:背诵课文及注释;思考文章的思想和写作特色。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从工整的对句,精当的炼字的角度研读课文,体会情感;分析写作特色教学过程:一、集体背诵课文二、研读课文1、 朗读第二段,找出其中两组对句,体会其妙处。明确:“衔远山,吞长江”中“衔”、“吞”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湖与山、江的位置关系,更使静景富于动态美。“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写出了湖的独特、重要的地理位置,同时为“迁客骚人多会

6、于此”铺垫。2、 朗读第三段,找出其中两组最工整的对偶句,加以品味。明确:“阴风怒号,浊浪排空”中“阴”“浊”“怒”渲染了悲怆的哀景。“日星隐耀,山岳潜形”极写天气的昏暗阴沉,“隐”“潜”运用拟人手法,化静为动,为画面增添了动感。3、 朗读第四段,找出其中两组最工整的对偶句,加以品味。明确:“沙鸥翔集,锦鳞游泳”一句由上而下写飞鸟游鱼,用动感十足的画面与上下文的静态美景相映衬,富于趣味。“锦鳞”用借代令人想见碧波清浅之中日光下彻、彩鳞闪烁的美丽景象。“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一句用比喻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7、4、 朗读第五段,找出其中对句,加以品味。明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运用互文的手法借古仁人表明自己博大的胸怀,同时也是对好友的慰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进亦忧,退亦忧”蕴涵了作者对古仁人的钦佩和向往之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是点睛之笔,概括了作者一生的为人准则,是他忧国忧民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对自己的鞭策和对好友的慰勉。讨论:怎样评价本段的思想?5、 讨论:二、三、四段与第五段的关系明确:第二段“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引出以下两段写景内容,写景实质是在写

8、“览物之情”,从而引出“古仁人之心”,借以表达自己的胸襟与抱负。三、齐读全文四、拓展部分读杜甫的《登岳阳楼》、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与本文相比,所表达的思想有何异同五、通过讨论小结本文的特点1、 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2、 对偶手法大大增强了表达效果六、作业:复习课文,完成自主作业教后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