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教学设计3

《燕子》教学设计3

ID:35260684

大小:12.9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22

《燕子》教学设计3 _第1页
《燕子》教学设计3 _第2页
《燕子》教学设计3 _第3页
资源描述:

《《燕子》教学设计3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燕子》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  1、感受燕子的活泼机灵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  2、体会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 【教具准备】  教学楼投影片。 【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及情景教学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出示投影片01:    指导学生由远到近的顺序观察景物,按由近到远的

2、顺序观察燕子。  2、提问:    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3、导语:    春天,在乡间,在城市,在山野,在树林,随处可以看到可爱的燕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作家郑振铎用优美文字描绘的燕子。板书课题。 二、自读交流,初步感知(图文结合)  1、自读课文,同桌或小组研讨不理解的字词。  2、各小组汇报小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  3、默读:想一想,哪些内容能从图上看出来?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述燕子的? 三、再读课文,感悟语言  1、第一段:   ⑴ 观图体会:    燕子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⑵ 指导朗读、

3、背诵。  2、第二段:   ⑴ 思考:    作者抓住哪些最能体现春天特点的景物来描写春天的光彩夺目?   ⑵ 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怎样的生机?   ⑶ 自由练习朗读。指名读,读后评议。  3、第三自然段:   ⑴ 观察图画,自读课文,体会燕子飞行的特点。   ⑵ 引导朗读、感悟。  4、第四自然段:   ⑴ 观察图画,自读课文,体会燕子停歇的特点。   ⑵ 理解重点语句,出示自制投影片。     蓝蓝的天空一支正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五线谱音符分别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停着的燕子谱出了一支正待演

4、奏的赞歌? 三、小结  本文作者借赞美燕子,赞美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练习  1、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段落,反复诵读。  2、试背课文内容。第二课时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听课文配音朗读,进一步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光的美,并学习有感情的朗读。  2、复习课文内容:课文从哪几方面描述燕子的?表现了燕子什么特点?  3、导入:    为什么说从南方赶来的小燕子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呢?这节课我们一同来品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领悟品读  1、自由读课文,画出你最欣赏的句子,朗读体会。  2、

5、集体读议交流。    品读第二自然段:   ⑴ 理解品读句子(出示自制的投影片)。     青的草,绿的叶,各种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像赶集似的聚拢来是什么意思?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是什么景象?   ⑵ 指导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品读第三自然段:   ⑴ 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     一转眼、掠过、偶尔(速度快);斜着身子(身轻、灵活、姿态优美);唧唧叫(欢快的心情)。   ⑵ 这一段与上一段有什么联系?   ⑶ 感情朗读背诵。    品读第四段:   ⑴ 想象

6、画面内容。   ⑵ 几痕细线换成几根细线好不好?为什么?   ⑶ 指导朗读背诵 三、课堂练习  1、体会部分词语运用之恰当。   ⑴ 小燕子从南方赶(飞)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⑵ 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根)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   ⑶ 几根燕子飞倦了,落(停)在电线上。   ⑷ 小结:     由此可见,正是由于这些运用极为恰当的词语,使得小燕子的可爱形象活灵活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也应从中得到一点启示:要想写好一篇文章,必须重视词语的恰当运用。  2、背诵全文。 四、读悟结合,运用语言

7、  用一两句话抒发对春天和燕子的赞美之情。把它写在课文插图旁。 五、小结  本文之所以写得生动形象,主要原因是作者善于观察,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抓住特点写。我们在今后的作文中,也要学习这种抓事物特点的方法。 六、布置作业  1、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想一想:    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的景象?写一篇短文。【板书设计】                羽毛:乌黑光亮          翅膀:俊俏轻快(活泼机灵)      燕子  尾巴:剪刀似的分*的          飞行:斜着身子 (掠、一转眼、沾、轻而快

8、)          停歇:音符、五线谱(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