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12汉代儒学同步测试(原卷版)

精品解析: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12汉代儒学同步测试(原卷版)

ID:35435267

大小:58.75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24

精品解析: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12汉代儒学同步测试(原卷版)_第1页
精品解析: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12汉代儒学同步测试(原卷版)_第2页
精品解析: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12汉代儒学同步测试(原卷版)_第3页
精品解析: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12汉代儒学同步测试(原卷版)_第4页
精品解析: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12汉代儒学同步测试(原卷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12汉代儒学同步测试(原卷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2汉代儒学同步测试1.“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以上反映的是A.春秋时期的道家思想B.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C.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D.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2.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Z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宣扬“天人感应”学说B.要求君主遵循天道,施行仁政C.反映了董仲舒对

2、儒学的新发展D.君主的地位不是不可动摇的3.南北朝后期,门阀地主衰落、庶姓寒人逐步兴起。世家大族为了阻描百姓寒人进入仕途,常常采取考试的方法,考试成为常制。据此可知,当时A.考试成为选官主要方式B.社会结构固化难以变动C.科举制度的雏形己经出现D.庶姓寒人成为入仕主流4.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B.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C.认为白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

3、志为转移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5.“奉天承运”是中国古代封建帝王诏书开头的套语。最早从秦朝开始使用,明朝正式使用在帝王诏书上,《典故纪闻》卷一记载太祖尝言:“见人言动皆奉天而行,非敢自专也。”可见,这一词语主要体现了古代帝王A.宣扬迷信思想B.祭祀天地神灵C.宣扬君权神授D.报答天地之恩1.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屮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B.中国由分裂逐渐走向统一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0.皇权专制达到历史的顶峰2.《汉书•食货志》记载:“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为改变这种状况,当时的统治者A.重征赋税B

4、.“无为而治”C.实现“仁政”D.“独尊儒术”&中国古代儒学历经孔子儒学、董仲舒的新儒学和宋明理学三个主要阶段。这三个时期的儒学思想最人的共同特点是A.都被当时统治者所极力尊崇B.都宣扬了“君权神授”思想C.都要求建立有序的社会秩序D.都体现了儒道佛思想的融合9.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在《二千五百年儒学概略》中指出:“儒家在北朝吋专讲注疏,中唐以后,要把春秋三传,束Z高阁……儒家在北朝时,专讲训诂名物,屮唐以后主讲明心见性……”梁启超Z意是A.心学实际上孕育于中晚唐B.佛教的兴盛影响了儒学的发展C.北朝至唐,儒学失去了正统思想的地位A.唐朝时形成了“三教合归儒”的现象9.汉代民间一

5、直盛行“求雨”、“止雨”等活动,即以“动阳以起阳”,“动阴以起阴”的“物类相召”为理论,设计一套求雨、止雨的办法和礼仪。这反映了我国古代的A.天人合一思想B.天人感应理论C.人与自然和谐相处D.求雨迷信活动9.汉初镇压诸吕作乱后,大臣议立新主,一致认为“(代王)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且立长固顺,况以仁孝闯于天下”。最后代王被立为皇帝,即汉文帝。这反映了当时A.上古政治传统影响深远B.改变了治国的基本思想C.儒学对时政有较大影响0.严格遵循嫡长子继承制10.柏杨先生评价说:这项“对策”,经皇帝采纳后,就成了神圣的国策……光芒万丈的思想学术自由的黄金吋代,开始夕阳西下。代之而

6、起的是漫长而单调的儒家思想的吋代。柏扬先生评价的国策是A.君权神授,天人感应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大兴文治,反对暴政D.君主专制,天下一统11.公元前141年董仲舒为兴建太学上奏汉武帝:“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据此可知,董仲舒兴建太学的意图是A.加强思想控制B.培养政治人才C.扩大儒学影响D.确立选官制度12.自汉以来,每逢天灾、异象,多有君主向天谢罪,下诏罪己,轻徭减赋。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儒学对君主行为的约束力B.“仁政”思想发生的影响C.君权受到了制度的限制D.汉武帝“罪己诏”的垂范作

7、用13.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董仲舒主张A.天人感应B.君权神授C.伦理纲常D.君主专制9.对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适应了汉武帝政治“有为”的需要B.实质是兼采百家之长,儒法合一C.推动了儒学教育的发展D.是中国封建思想专制的开始10.“天人合一”的观念最早是庄子阐述,关注的是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注重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就是“天人合一”的一种,它把自然Z天拟人化,认为天有意志,能监视人间,并根据君主德行的好坏赐福或降灾。这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