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学案[方案]

边塞诗学案[方案]

ID:35453330

大小:59.5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24

边塞诗学案[方案]_第1页
边塞诗学案[方案]_第2页
边塞诗学案[方案]_第3页
边塞诗学案[方案]_第4页
边塞诗学案[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边塞诗学案[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三语文•…边塞诗鉴赏复习学案学习目标1、学生口述边塞诗和边塞诗派。边塞诗,以歌咏边塞风光为主,充分显现了战争的状况与男儿的豪情壮志。边塞诗兴盛于唐代,与田园诗恰成对比。其兴起的原因,由于唐代国力强大,不断拓展疆域,许多青年投身塞外,同时有若干仕途失意的文人,把立功塞外视为求取功名的新途径。而塞外的风光迥异,黄沙、孤城、衰草、胡尘、羌笛、边月,种种新的生活经验与不同的视野,刺激了写诗的灵感。其中主要的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硕、王翰等。以岑参、高适为最著名,故又称岑高诗派。2、学生口述边塞诗的特点及分类3、学生能掌握解答边塞诗词鉴赏问题的方法学习过程一、

2、默写二、学生口述边塞诗的相关知识三、边塞诗派的特色:1.在诗的风格上,奔放雄伟,慷慨激昂,以气象雄浑见长;语言有的豪放旷达,有的雄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如:王昌龄的《出塞二首(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2.在诗的体裁形式上,以七言歌行为主,也有若干七言绝句,因为七言诗句法多变化,适足以显现慷慨雄浑之气。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

3、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3.在诗的题材内容上,以边塞景色与战争场面为主。描写的景观有狂风、酷热、严寒、冰雪、大沙漠、惨烈悲壮的战役、异国情调的胡乐等。人物多为都护、将军、单于、胡姬、征人、胡儿。地名则有天山、阴山、瀚海、轮台、疏勒等。如: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4.作者均富有浪漫进取的精神,人生观积极而乐观。因此诗中充满了激情和豪兴,显示出充沛的爱国情感。有反映战争残酷、黯然思乡的一面,更洋溢著马革裹尸、立功沙塞的雄心。如:李白的《塞

4、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如: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四、边塞诗的分类1.边塞诗可分为三类。一类是颂战,如卢纶的《塞下曲》。一类是反战,如杜甫的《兵车行》、柳中庸的《征人怨》。一类是反映战况或戌边生存状态。2.边塞征战诗最能体现国运的兴衰。盛唐:豪迈、爽朗、一往无前。如“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

5、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中、晚唐:国势渐衰,昂扬向上的基调依旧,但悲壮惋伤的成分渐多。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宋代:外侮不断,国难当头,感情或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或为归家无望的哀痛,如“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但是不管什么时期的边塞诗都回旋着爱国的主旋律。五、高考边塞诗的设题特点(一)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天津卷)凉州词(其一)张籍边城暮雨雁

6、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磧,应驮白练到安西。注:磧(qi)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1)“无数铃声遥过磧”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答:(二)边塞诗常见意象有哪些?(2004年江苏卷)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答:小提示:特征(意象):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解答这类题目,可以从两个方面把握。一是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旌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二是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如楼兰、阴山、瀚海、凉州、

7、长城、受降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三)这类诗的常见表现手法有哪些?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重庆卷)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塞上听吹笛高适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借问梅花②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注]①关山:系乐曲(关山月)。②梅花:系乐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