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四首》导学案.doc

《边塞诗四首》导学案.doc

ID:37978120

大小:3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4-27

《边塞诗四首》导学案.doc_第1页
《边塞诗四首》导学案.doc_第2页
《边塞诗四首》导学案.doc_第3页
《边塞诗四首》导学案.doc_第4页
《边塞诗四首》导学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边塞诗四首》导学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边塞诗四首导学案按诗歌的内容把诗歌分为几类:山水田园诗、思乡送别诗、咏物诗、咏史怀古诗、边塞诗等。1.边塞诗以擅写边塞战争、塞上风光、仕途坎坷内容而得名。高适、岑参成就最高,故又称高岑诗派。王之涣、王翰、王昌龄、崔颢、李颀等名列此派。边塞诗交织着英雄气概与儿女心肠,极悲凉慷慨,又有缠绵婉转之情,集中反映了盛唐时代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2.盛唐边塞诗的特点:(1)题材广泛:一方面包括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另一方面包括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其中前

2、者为主要题材。(2)意象宏阔: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3)基调昂扬:气势奔放,富有崇高感。因此,诗人的创作主旨或者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或者讴歌边关将士的奉献精神(包括他们的乡愁、离恨),或者赞颂正义战争,或者控诉战争的残酷。边塞诗三大主题(塞外风光卫国豪情征战之苦)3.边塞诗的阅读:(1)弄清边塞诗的立意,深挖它含蓄的主旨。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既表达了对良将及早出现的渴望,也表现出对边疆和平的向往。(2)弄清景物描写与所抒之情的关系。如王维《使至塞上》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通过对大漠

3、壮丽风光的描绘,抒发了对为国御敌守边,立功绝域的将士们的崇敬之情。(3)弄清诗中哪些地方是对战争场面的描写。一是要抓住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二是要抓住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如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一、课题:《凉州词》“凉州词”不是诗题,是凉州歌的唱词,它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

4、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理解诗的内容1、(1)这座孤单单的城。指的是哪座城?(2)为什么作者称之为“孤城”(3)了解“片”的用意。"片"在这可以换成什么词?诗人这里为什么不用“座”而用“片”?(4)孤城周围除了高山,还有什么?2、深化“孤城”的意境。巍巍高山、滚滚黄河,荒凉的地理环境,更加衬托了这座戍边城堡的“孤”!仅仅是城孤孤单单吗?(守城将士的心更是孤独的)与其说城孤,不如说人

5、孤、心孤、情孤啊!1、感悟“杨柳”的双关。(1)理解“怨”,思考:埋怨杨柳为什么杨柳不发芽呢?(2)杨柳在这里还有另外一层意思。指的是战士吹奏的是《折杨柳》曲子。介绍古人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3)当戍边将士听到羌笛吹奏的悲凉的折杨曲时,会是怎样的心情?理解后两句的意思。3、感悟“春风”的深意。春风,表面指的是自然界的风。它另一种意思即是朝廷的恩惠和关心。戍边将士们盼望着朝廷早点让他们回家,可是,“春风不度玉门关”,朝廷似乎忘记了他们的存在,根本不顾他们的死活。很多将士魂归关外。4、拓展:有关描写战争的诗句。年年战

6、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唐·李颀《古从军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从军行》教学目标:1、了解边塞诗歌的特点。2、品味诗人笔下的思乡之情与誓死杀敌的精神3、进一步了解诗人边塞诗的艺术特色教学过程:一、解题《从军行》内容叙述军旅战争之事。本诗体现了出征将士报国御敌,以身许国的壮志。二、总体感知边塞诗歌的代表人物和风格盛极一时的边塞诗是构成盛唐之音的一个基本内容,它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是前无古人的。在盛唐边塞诗人中,高适、岑参向来并称

7、齐名。三,王昌龄背景介绍。王昌龄,边塞诗人,字少伯,江宁人。其诗含蓄、深婉、浑厚、明快,有“诗家夫子王江宁”的称号。其七绝与李白齐名,被世人誉为“七绝圣手”。他的边塞诗,大部分用乐府旧题,抒写战士爱国立功和思念家乡的心情,诗体多用易于入乐的七绝代表作是《出塞》和《从军行》。《出塞》共有两首其一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朗读诗歌,把握节奏,体会情感。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青海长云暗雪山,——基调豪壮孤城遥望

8、玉门关。——用悲壮语调读黄沙百战穿金甲,——用坚定语调读不破楼兰终不还。——用豪壮语气读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场景,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2、首联写了哪些景物,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3、“黄沙百战穿金甲”这句诗含义是什么?4、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请作具体分析。5、战士的誓言是什么?你体会到了什么?精华鉴赏:1、“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