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四首导学案(杨)

边塞诗四首导学案(杨)

ID:9098189

大小:22.9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17

边塞诗四首导学案(杨)_第1页
边塞诗四首导学案(杨)_第2页
边塞诗四首导学案(杨)_第3页
边塞诗四首导学案(杨)_第4页
边塞诗四首导学案(杨)_第5页
资源描述:

《边塞诗四首导学案(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边塞战争诗四首》导学案杨巧玲【教学目标】1、了解边塞诗的主要特点。2、学习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教学重点】形象分析、感情把握。【教学难点】鉴赏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讲解法、研讨法、演练法。【教学内容】从军行(其一)(王昌龄)   蓟中作(高适)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岑参)   塞下曲(李益)【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赏析边塞诗,要了解他们从大漠、烽烟、长城、黄沙等景物中

2、反映出的精神风貌,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体味每首诗的整体风格,领会作者熔铸其中的感情,以及把握好所反映的时代风貌。二、边塞诗知识小解边塞诗的主要内容1、表现英勇作战,保家卫国的豪迈、奔放、一往无前的主题。2、对将帅腐败无能的讽刺,表现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3、对战争的厌恶,归家无门的悲哀。对家乡亲人的思念。4、边塞风光。鉴赏要点:1、抓住诗中所描绘的边塞风貌(景和人),理解所描写事物的特征。2、把握时代特征,作者生活经历和思想倾向,推敲作品中所蕴含的不同思想。3、把握表达技巧。5三、教学内容研讨从军行1.作者简介王昌龄(约698-757),字少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早年曾漫游四

3、方,到过塞上。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开始了仕宦生涯。后获罪被谪岭南,又被贬至龙标县尉。安史之乱发生,王昌龄北还,路过毫州郡时,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边塞诗,闺怨诗轰动一时,有“七绝圣手”“诗家夫子”之称。王昌龄边塞诗的代表作是《出塞》和《从军行》。2.自主学习10分钟(1)“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5分(2)“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在这幅黄昏边塞图中如何情寓于景中?5分3.研讨分析(1)“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5分在一片广漠的边塞之上,一座边城的西边,一座百尺高的烽火楼上,一个戍卒孤独地走上嘹望台,从青海湖上吹来的

4、秋风在黄昏时分显得更加凛冽寒冷。此时此刻,戍卒的思乡念亲之情也正是最为浓烈之时。这是一幅悲凉而又伤感的画面。(2)“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在这幅黄昏边塞图中如何情寓于景中?5分作者在这幅画面中点明了青海烽火城西的眺望台上,荒寂的原野,四顾苍茫,只有这座百尺高楼,这种环境容易引起人的寂寞之感。时令正值秋季,凉气侵人,正是游子思亲,思妇思远的季节,时间又逢黄昏,这样的时间常常触发人们思念于役在外的亲人。而久戍不归的征人恰恰在孤零零的城楼上,天地悠悠,思亲之情正随着青海方向吹来的阵阵秋风任意翻腾。4.知识点边塞诗主题之一:战争连年不止的哀怨和思念。蓟中作1.作者简介高适,字达夫,郡望为渤海

5、蓓县。天宝八载(749),得睢阳太守张九皋力荐,举有道科,授封丘尉。天宝十二载(753),辞官往河西哥舒翰幕府,任左骁卫兵曹、掌书记。安史乱起,帮助哥舒翰守潼关。广德元年(763)任西川节度使。入朝后任刑部侍郎,转左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后人编有《高常侍集》。52.自主学习10分钟(1)抓住文中表现边塞风貌的词,分析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光?5分(2)看到边塞如此萧条的景象,作者有何感慨?5分3.研讨分析(1)抓住文中表现边塞风貌的词,分析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光?5分诗人骑马从塞外千里迢迢赶到蓟城,登上这座边城的城墙。只见边塞苦寒之地,一片萧条,白日当中,黯淡无光的景象。

6、(2)看到边塞如此萧条的景象,作者有何感慨?5分诗人看到边塞之地如此萧条,民不聊生,就为胡虏的反复叛乱而担忧。难道没有安定边境的奏疏上陈吗?并不是,而是朝廷偏信某些无能将领,让他们无功受赏,令有志之士扼腕长叹。4.知识点边塞诗主题之二:对将帅腐败无能的嘲讽,表现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1.作者简介岑参,祖籍南阳(今属河南),后移居江陵(今属湖北)。天宝三载,中进士,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天宝八载,入安西都护高仙芝幕,任掌书记。天宝十三载,入安西都护封常清幕,以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充节度判官、支度副使。至德二载,至灵武肃宗处,迁右补阙,后历任起居舍人、虢州长史等职。

7、永泰元年,出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有《岑嘉州集》。《全唐诗》编诗四卷。2.自主学习10分钟(1)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光?3分(2)作者用了怎样的手法来表现此边塞风景? 4分“(3)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二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表达“热海”之“热”?4分3.研讨分析(1)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光?3分水热如煮沸的开水,热得连鸟也不敢从上面飞过,但水中却有又长又肥的鲤鱼。在热海的岸边,青草萋萋,四季常绿,到了冬天下雪时,雪花在其高空中即迅速融化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