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解比例》导学案设计

第2课时《解比例》导学案设计

ID:35479974

大小:57.6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25

第2课时《解比例》导学案设计_第1页
第2课时《解比例》导学案设计_第2页
第2课时《解比例》导学案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第2课时《解比例》导学案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导学案设计课题解比例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应用,是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方程,再解方程。依据“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课标理念,本节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1.重视知识的复习与铺垫。新课伊始,通过多角度的复习,激活学生对比例的基本性质及解方程知识的相关记忆,加深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学习新知作铺垫。2.重视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在教学中,采取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策略,巧妙地引导学生将解比例转化成解方程,推动学生走向自我探索之路,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把新知融入到原有知识结构的过程

2、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课前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复习铺垫。(5分钟)1•复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指名解简易方程,并口述过程。4x=1206x=24X51.回答教师的问题。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2.思考后汇报,口答解方程的过程。1.列方程解答。一个数的5倍减去15与0.6的积,差是56,求这个数。二、探究新知。(20分钟)1・教学解比例的意义。教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讲授解比例的意义。2.教学例2o(1)课件出示,引导学生理解题意,重点理解“1:1

3、0”的1•认真听讲,明确: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2•解比例。(1)x:32=15:28(2)3:x=0.8:1.2⑶54:x=21:103•用比例解答。意义。(2)指导学生根据题意写出比例,引导学生明确未知项可设兀代替。(3)指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转化成方程,再根据解方程的方法求出未知数X,注意提醒学生列比例前要先写设语。3.教学例3。(1)课件出示例3,要求学生分组合作,自主尝试,探究解法,集体订正。(2)师生共同总结解比例的过程。例。2.(1)认真分析题意,明

4、确:模型的高度:实际的高度=1:10o(2)在教师指导下,列出比例式:x:320=1:10(3)尝试完成解比例的全过程,并汇报:解:设这座模型的高度是xm。x:320=1:1010x=320Xl320X1x_10x=323.(1)合作交流,汇报解法: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得到方程2.4x=1.5X6o然后在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2.4,得出X—?。(2)通过讨论明确解比例的过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方程,再根据以前学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1)一艘轮船,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20「米,12小时到达。从乙地返冋甲地吋,每小时

5、行4千米,几小时可以到达?(2)100千克黄豆可以榨豆油13「克,照这样讣算,要榨豆油6.5吨,需要黄豆多少吨?三、巩固练习。(10分钟)1•教材42页“做一做”。2.教材44页8题。1•独立完成,指名板演。2.独立完成并汇报结果。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3:5=36:()23():12=5:I5四、课堂总结。(5分钟)总结本课学习内容。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批注板书设计解比例例2解:设这座模型的高度是xmoX:320=1:1010x=320X1320X1x_10x=32答:这座模型高32m。2.4_6例3解比例口—匚解:2.4x=1.5X61.5X6x_2

6、.415x—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