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检测试题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检测试题

ID:35764712

大小:29.17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4-17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检测试题_第1页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检测试题_第2页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检测试题_第3页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检测试题_第4页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检测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检测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检测试题(时间:40分钟 满分:85分)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百家争鸣孔子“春秋笔法”的历史影响1汉代儒学成为正统儒家思想成为主流的表现2程朱理学宋明理学对孔子地位的影响3宋明理学的社会影响4儒家伦理规范的社会基础5王阳明心学对理学的发展6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历代儒家思想共同点的归纳7古代科技传统科技观念对西学东渐的影响8影响医学发展的因素9古代书法绘画中国古代文人画的特点10古代文学宋词的时代特色11明清小说的思想诉求12综合13、14一、

2、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河北石家庄一模)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孟子称:“孔子成《春秋》,乱臣贼子惧。”朱熹则说:“圣人作《春秋》,不过直书其事,善恶自见。”这反映出(  )A.仁政观念日益深入人心B.历史评判会影响政治行为C.儒家干政成为治国秘诀D.重史传统促成了社会凝聚解析:B 材料信息的意思是:孔子在编写《春秋》时,虽不直接对历史事件进行评论,但却从儒家道德伦理出发,以是否合乎礼法为标准,对历史事件含蓄地进行道德评判,以达到劝戒的目的,故孟

3、子、朱熹的话都是在强调孔子在《春秋》中的“暗含褒贬”对后世产生了影响,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材料中都没有体现,故排除。2.(2017·山西大同月考)“皇帝向皇太后下跪,曰以孝治国;皇后向皇帝下跪,曰夫为妻纲”的现象反映了(  )A.井田制的瓦解B.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C.百家争鸣的出现D.中央集权受到冲击解析:B 汉武帝时董仲舒改造儒学,提出“三纲五常”等观点。题干中“以孝治国”“夫为妻纲”反映出儒家思想为统治者所推崇成为主流思想,故B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经济上井田制瓦解,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百

4、家争鸣,两者与题干信息没有关系,故A、C两项错误;地方势力的发展会冲击中央集权,D项与题意无关,故错误。3.(2017·山西重点中学联考)汉代的儒学是经学,孔子依附于六经;宋以后则是先“四书”后“六经”,使孔子真正取得了独尊地位。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罢黜百家的结果B.科举制度的繁荣C.宋明理学的影响D.民间书院的兴盛解析:C 汉代儒学是经学,孔子依附于六经,地位不高;宋代理学家朱熹将《论语》(记载孔子的言行)、《孟子》、《大学》、《中庸》集为“四书”,并加以注解,使之成为理学经典,孔子

5、取得了独尊的地位,C项正确。A项是汉代的因素;B项与此并无直接关系;孔子地位的变化是官方行为,D项错误。4.(2018·湖南衡阳期末)被朱元璋赐以“江南第一家”美称的郑氏家族,极其重视祭祖,族人参加祭祀时,要诵读族谱,击鼓讲唱:“凡为子者必孝其亲,为妻者必敬其夫,为兄者必爱其弟,为弟者必恭其兄。……毋徇私以妨大义,毋怠惰以荒厥事,毋纵奢以干天刑……”这表明郑氏家规(  )A.强调尊卑等级关系B.弱化族人社会责任C.巩固宗法血缘制度D.立足伦理注重规范解析:D 材料“凡为子者必孝其亲,为妻者必敬其夫……

6、毋纵奢以干天刑”强调的是遵循儒家的纲常伦理、安分守己、遵规守纪,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出“尊卑等级关系”,排除A项;郑氏家规注重族人的社会责任,B项错误;材料强调家庭成员的和睦相处及社会责任,并未体现宗法血缘关系,且C项表述与事实不符。【新知生成】家谱,又称族谱、家乘、祖谱、宗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家谱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是由记载古代帝王诸侯世系、事迹而逐渐演变来的。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国五千年

7、文明史中最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家谱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5.(2017·河北衡水联考)有学者认为,儒家对现实经验层面的君臣父子、夫妇长幼理所当然的伦理道德规范,是适应社会需要的,有不可变易的价值。这说明,儒学长盛不衰是由于(  )A.以血缘关系规范君臣关系B.以血缘关系规范社会秩序C.宣扬要绝对服从君主要求D.其观念植根于社会生活中解析:D 儒家倡导的伦理道德关系具有

8、“理所当然”的特征,是由于儒学从血缘关系这一植根于民众生活之中的起点出发,推及君臣关系,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故D项正确。君臣关系、社会关系并非都具有血缘关系,A、B两项错误;君为臣纲只是材料的一方面,C项错误。6.(2017·湖北枣阳三模)元代修史,朱熹及门人弟子被列入《道学传》,而陆九渊等人则被列入《儒林传》。明代,道学之名逐渐被理学取代。到清代,陆九渊被列入《理学传》而不列入《儒林传》。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儒学发展成严密的思想体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