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专用)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检测试题新人教版

(山东专用)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检测试题新人教版

ID:43807926

大小:42.69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10-14

(山东专用)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检测试题新人教版_第1页
(山东专用)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检测试题新人教版_第2页
(山东专用)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检测试题新人教版_第3页
(山东专用)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检测试题新人教版_第4页
(山东专用)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检测试题新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山东专用)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检测试题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二单元检测试题(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背景——士阶层的兴起1孔子的政治理想不符合时代要求2儒家“仁政”思想3孔子“仁”的思想4孟子对无道君主的批判5法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主张6道家顺应自然的理念7荀子援法入礼的主张8汉代思想演变董仲舒思想对原始儒学民本思想的背离9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0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11儒学伦理影响深远12汉初“无为而治”的作用13魏晋玄学与儒家思想14程朱理学范仲淹注重儒学修为15程朱理学的影响16宋明理学与宗族宗规17朱熹的教育思想18陆王心学的内容19明清之际儒家思想

2、经世致用思想20中国与西方文化交流需要相互尊重21黄宗羲限制君权的思想22明末清初进步思想与宋明理学的关系23古代科技传统科技观念对西学东渐的影响24古代文学文学创作深受传统思想影响25综合26、27、28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韩非子》:“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越受鼓励)。”从人才选拔角度来看,这种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是(  )A.诸侯混战,群雄割据B.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C.卿大夫的崛起D.士阶层的崛起解析:D 注意题干限定角度“人才选拔”。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动荡、大变革、大

3、发展时代,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时期。政治上,分封制、宗法制瓦解,诸侯割据,社会动荡不安;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初步发展;阶层上,由于诸侯争霸的需求,卿大夫阶层没落,士阶层崛起并受重用。D项符合题意。2.孔子的政治理想是:“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孟子曾批判春秋战国时代连绵的战火为“春秋无义战”。这反映出孔孟(  )A.儒学核心思想并不完全统一B.政治理想不符合时代要求C.仁政成为当代的核心价值观D.传统文化核心理念尚未形成解析:B 儒学的核心思想是仁和礼,孟子更多继承孔子仁的思想,荀子更多继承孔子礼的思想,故A项错误;春秋战

4、国时期是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时期,是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时期,诸侯争霸、兼并是其外在表现,而孔子的“仁”“礼”“德治”和孟子的“仁政”不适应诸侯争霸兼并战争的需求,是逆历史潮流的,故B项正确;儒家思想在西汉汉武帝时才开始成为正统思想,故C项错误;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在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时已明确提出“仁”“礼”,故D项错误。3.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C.礼法并重D.礼治为先解析:B 题干中反映的战国时期孟子的有关施政中君民关系的论述,其认为统

5、治者能做到“礼、义、信”则民治,因此,B项正确;材料强调君主应提升自身修养,从而让百姓对自己恭敬、信服,并非百姓的重要性,A项错误;C项是荀子观点,题干无从反映;D为孔子思想,题干也无从反映。【新知生成】仁和仁政、礼和礼治仁和仁政:“仁”是一种道德概括,是一种世界观,也是一种具体的生活方式。“仁政”政治上提倡“以民为本”,在经济上,孟子主张“民有恒产”,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使用权,要减轻赋税。“仁政”要求首先使百姓得到温饱,称之为“小康”。礼和礼治:“礼”是指周礼,是实现仁而具体化的制度或者行为方式,是修身的手段。“礼治”就是要通过“正名”,使每个人都要按照“

6、礼”的要求,规范言行,履行义务,从而规范社会秩序。礼治就是人治,即仁治。4.孔子要求作为一个仁者,在消极方面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积极方面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  )A.后世民本思想的根源B.意在缓和尖锐阶级矛盾C.顺应社会转型的调整D.对统治者相互间的要求解析:D 最早提出民本思想的是孟子,故A项错误;孔子的“仁”是有阶级性的,没有缓和阶级矛盾,故B项错误;顺应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历史形势的是法家,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做的就不要强加给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是在自己谋求生存发展的

7、同时,也要帮助他人生存发展,不能只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忽视了他人,这是孔子政治方面的要求,意在要求统治者关心人民的疾苦,故D项正确。5.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这段言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A.反对君主制度B.提倡君臣平等C.主张克己复礼D.批判无道君主解析:D 孟子主张君主实行“仁政”,维护君主权威,并不反对君主制度,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君对臣真心相待,臣对君才能尽心竭力”,没有体现君臣平等,君臣平等是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的思想,故B项错误;“克己复礼”是孔子

8、的思想,且材料中没有关于“礼”的观点,故C项错误;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