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得道多助_失道寡助》教案.doc

教案《得道多助_失道寡助》教案.doc

ID:35978051

大小:5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4-29

教案《得道多助_失道寡助》教案.doc_第1页
教案《得道多助_失道寡助》教案.doc_第2页
教案《得道多助_失道寡助》教案.doc_第3页
教案《得道多助_失道寡助》教案.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教案《得道多助_失道寡助》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主备人:李强时间11、18地点初三办召集人课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时1课时(总第课时)科任教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2.了解《孟子》散文特点,及孟子的政治主张。3.背诵这篇短文,积累名言警句。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人和”与“得道多助”,对增强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重难点重点:1、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2、积累文言词

2、汇。难点:正确认识“得道多助”的时代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2分钟)1导语2、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理解古代哲人的思想。(2)学习本文开头提出论点后逐层论证的写法。(3)理解“天时、地利、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肋”的含义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10分钟左右)自学提纲:1、了解作者、背景、课题2、熟读课文、分析结构。3、积累文言词汇、翻译课文。4、思考、讨论下列问题:①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②“人和’与下文所说的“道”是什么关系?③应该怎样看待孟子的“人和”的主张?④文章第3、4

3、段运用什么句式?有什么效果?⑤这篇短论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5分钟左右)(一)、组内互探(二)、师生互探1、了解作者、背景、解题作者:孟子:名轲,思想家、教育家,与孔子合称“孔孟”。背景: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解题:本文是一篇短论,论述了战争中民心向背的问题,指出民心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2、熟读课文、分析结构。第一部分、(1)提出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第二部分、(2、3)以战例证明论点。讨论

4、补充记录教学过程第三部分、(4)总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积累文言词汇、翻译课文理解词义:.天时——有利的自然条件;地利——有利的物质条件;人和——人心归向、上下团结。失道——失掉仁义,残暴统治。古今异义:郭:外城——姓氏。是:这——判断动词。池:护城河——池塘。委:放弃——委任;委托。兵:兵器——士兵。去:离开——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通假字:畔——叛。词性活用:①域:名词活用作动词,限制。②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巩固。③威:名词活用作动词——震慑,威慑。4、思考、讨论下列问题:①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

5、明确)第2段从进攻方的例子阐明“天时不如地利”,旨在说明“地利”重于天时;第3段同样选取攻战的例子,旨在说明即使在占有“地利”的情况下,守方却弃城而逃,因为“地利”亦难比“人和”。②“人和’与下文所说的“道”是什么关系?(明确)“道”即指仁政。“得道”就是施行仁政。施行仁政则“多助”,“多助”则“天下顺之”,这就是“人和”,即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③应该怎样看待孟子的“人和”的主张?(明确)孟子提出的“人和”,强调做任何事情必须要顺乎民心,这一观点,不仅在当时具有进步性,对于我们今天办好事情也有借鉴。但孟子提出的“人和”,根本目的在于维

6、护封建社会的统治,不可避免地使他的这一观点带有时代的局限性。④文章第3、4段运用什么句式?有什么效果?第3段运用双重否定的排比句,起肯定、加强语言气势的作用,极言防御一方地利条件的优越。第4段运用排比句,再次强调“地利”不足恃。同时运用对比手法,把“得道者”与“失道者”的后果进行对比,点明文章主旨。⑤这篇短论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明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逐层论证,层层深入。如第1段提出中心论点,接着运用战例,分别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了“人和”的重要。(2)、议论中运用排比、对比等手法,使文章气势恢

7、宏,结构缜密。5、教师小结四、巩固新知,当堂训练(15分钟左右)1、阅读下面文言文字,回答问题。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_____.,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这段文字的中心是_____。(2)对“域’“固”“威”如何理解。(3)翻译“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4)作者认为“战必胜矣”的原因是什么?讨论补充记录板书设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论据(战例)进攻:天时不如地利防御:地利不如人和结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反思1、2、3、4、注:写教学反思的切入面根据新课标理念,课堂教学规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8、,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1、教学内容方面:教材处理的合理性;导入、结课的激励性;深层意义的规律有否揭示与发掘。  2、教学过程方面:教学程序安排的合理性;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媒体运用的适切性;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