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备课教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备课教案

ID:37516325

大小:4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4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备课教案_第1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备课教案_第2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备课教案_第3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备课教案_第4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备课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备课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学常识  1、这段文字选自《孟子·公孙丑下》。孟子,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认为他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因此把他和孔子并称:孔孟,并尊其为“亚圣”。  2、《孟子》是儒家的经典之一,为孟子和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著。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合为“四书”。  3、孟母教子的故事,流传至今,“三迁择邻”和“断机教子”的故事一直为后人传诵。  4、《孟子》分《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

2、》《尽心》7篇,《孟子》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的说理散文独具风格,对后世散文的了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内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及他对哲学、道德、教育等方面的见解。孟子思想的核心是“仁政”、“王道”“仁义”、“民本”思想。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  5、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6、孟子名言名句:   ⑴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⑵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⑶ 五十步笑百步   ⑷ 尽信书不如无书。   ⑸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⑹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

3、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二、正音夫(fú)谿(xī)畔(pàn)粟(sù)  畎(quǎn)说(yuè)乏(fá)曾(céng)三、解释下列实词  1、得道:施行“仁政”。助:帮助、支持失道:违背道义。  2、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不如,比不上。人和,指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3、城,内城。郭,外城。  4、环而攻之而不胜:   ⑴ 而,表修饰;   ⑵ 而,表转折,却。环,围。  5、夫环而攻之:夫,句首发语词。得,得到,获得。  6、然,可是。而,表转折。  7、城

4、,城墙。非,不是。也,表判断。池,护城河。兵革,武器装备。坚利,坚固锋利,精良。米粟,粮食供给。多,充足。委,放弃。而,表承接。去,离开。之,城。是,代词,这。  8、域,界限,这里是限制的意思。封疆,疆界。封,界疆。以,凭,靠。  9、固,使…巩固。险,险要。威,震慑,使人害怕,屈服。利,锋利。引申为精良。⑽道,治国之道。者,的人。寡,少。 10、之,到。至,极点。亲戚,内外亲戚。畔,通“叛”,背叛。 11、顺,归附,顺从。 12、君子,指上文中的“得道者”。所,众叛亲离者。必,一定。矣,表肯定语气。四、古今异

5、义词  郭(古义:外城七里之郭 今义:姓氏)  池(古义:护城河池非不深也 今义:池塘)  去(古义:离开委而去之 今义:到……去)  亲戚(古义:内亲外戚亲戚畔之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委(古义:放弃委而去之 今义:委任)  域(古义:界限,限制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今义:地域)  是(古义: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今义:判断动词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五、通假字  畔通“叛”,背叛。亲戚畔之。六、虚词  以:  1、凭以天下之所顺  2、用来所以动心忍性5  之:  1、代词他亲戚畔之。  

6、2、助词的三里之城。  3、动词到寡助之至  而:  1、表并列并且泉香而酒洌  2、表顺接夫环而攻之。  3、表转折却、但是环而攻之而不胜。  于:  1、从舜发于畎亩之中  2、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由于而死于安乐也七、一词多义  国:  1、国防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国家国恒亡。  利:  1、有利地利不如人和  2、锐利兵革非不坚利也八、词类活用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用作动词,限制。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名词用作动词,震慑。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固。九、本文主旨 

7、 本文选自《孟子·公孙丑下》是一篇短论,论述了战争中民心向背的问题,指出民心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十、相关成语:得道多助十一、关于本文的对联  1、有道百姓不弃无德万民皆责。  2、得道得民得天下失义失心失苍生。  3、得地不如得利取利那比取民。  4、暴君穷黩武仁者得人心。十二、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1~3)论述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在决定战争胜负中作用大小不同。  第一层(1)总论。摆出观点,提挈全文。  第二层(2)从进攻一方

8、的失利论证“天时不如地利”。  第三层(3)从防御一方的失利论证“地利不如人和”。  第二部分(4段)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则“战必胜”。十三、板书设计十四、用原文语句回答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文章经过论证,得出怎样的结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阐述关于决定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