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首足矣2【精选资料】

十首足矣2【精选资料】

ID:36004635

大小:62.01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9-04-29

十首足矣2【精选资料】_第1页
十首足矣2【精选资料】_第2页
十首足矣2【精选资料】_第3页
十首足矣2【精选资料】_第4页
十首足矣2【精选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十首足矣2【精选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胶南职业中专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电子教案(试用)学科:语文授课人:刘晓萍使用班级:10机高1、10机高2年月日年月日备第三单元共8课时本节为第6课时课题《十首足矣》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精读赏析文本,进一步理解十首唐诗的内涵。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及品悟文本的能力。情感目标感悟作者对美好人性及和谐社会的呼唤。教材分析教学重点精读赏析文本,进一步理解十首唐诗的内涵。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对美好人性及和谐社会的呼唤。教学关键问题导学,诵读感悟课型新授课教法、学法问题导学法、诵读领悟法使用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完成目标的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双边活动及教法运用〖组织教学〗:〖复习提问

2、〗背诵十首唐诗:〖讲授新课〗一、全文在十首唐诗中,详略是如何安排的?第一首《游子吟》,第二首《清明》,第三首《静夜诗》较详细;其余较略。 二、文章在写作上有什幺特点? 1、选材典型,立意新颖。  作者由香港文化界组织“最受欢迎的唐诗选举”为引子,引出作者的话题。其实真正引发作者写作动机的,主要是社会现实中存在的种种丑恶现象,激发作者对美好人性和良知的呼唤。主旨立意新颖,表达方式上抒情和议论结合紧密,多用长句以加强感情色彩。而是把唐诗的解读和对现实的剖析联系起来从人性的角度来定位:要发挥唐诗对人心灵的教育感化功能,呼唤人的良知和美好人性。表达上紧密结合诗意,阐发议论,多用不带标点的长句

3、,增强了感情色彩。2、语言朴素,多用长句和问句,感情真挚动人。    朴实、强烈。多用不带标点的长句,增强了感情色彩。还多用反问句,句令人思索,促人自省。三、重点句子和段落的分析:学生背诵并解释诗歌愿意通过精读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前三首都单独成段,谈论的是最基本的人性,也是作者要重点,主要谈的问题;后几首谈的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审美观,等等。都两首安排在同一段中。相对来说,较为简明。本文围绕唐诗来组织材料,并没有陷入对唐诗的诗意和意境的分析之中。屏显问题师生共同赏析重点语段  1、“我想不用解释,大家都懂得这是一首歌颂母爱的诗。但这首语言(B)的诗歌为什么 在经历了千年的(A)

4、后,至今仍具有最强烈的感染力。要理解这一奥秘,我们就必须体会到人生在世,广义而言,无人不在羁旅之中,旅途中人(C)着眼于前程,特别是实利,却不能不有所(D),(E)保留一段热肠一片温情,(F)见利忘义,(G)丧失良知人道 ,因而那‘慈母’所构成的意象便超越了狭义的生母,而象征着孕育抚养调教指引人我们个体生命的所有在外因素,使我们对个体与他人与群众的和谐,产生出一种向往,引发出切实的努力。” (1)请在括号中填上正确的词语:A传诵  B质朴  C固然  D眷念  E不能不  F不能  G不能(2)这段文章是针对哪一首诗歌发的议论?  是针对《游子吟》这首诗歌发的议论。(3)这首诗的本意

5、是写什么的?   是出门在外的游子歌颂慈母。(4)作者在这里把人生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作比?  (5)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谁?  唐代的孟郊。(6)解释“羁旅”的本意 。 长久居住他乡。2、“香港人这回选出的这10首唐诗都是最常见于各类选本和最易读懂字面意思的短诗……”这段文字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3、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这段文字的作用和意义。  “这首诗为什么荣列亚军?难道仅仅是因为如画如乐、明丽清新?我以为其中也蕴涵着一种温馨的人性,在‘行人’与‘牧童’的亲合之中,体现出一种对人生乐趣的健康追求。能进入这个诗境的人,他忍心将那牧童绑标以谋求一己的私欲么?” (1)这首诗,具体

6、指哪首诗?屏显问题师生共同赏析从诗的本意引申发挥到了整个人生,将人生比作羁旅,从而使得狭义的慈母扩展到了孕育抚养调教我们的所有的外在因素。 点明了这10首唐诗因字面的意思比较浅显,也脍炙人口,广为流传,为人们所称颂的名篇,说明这首唐诗流传的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因而众人有默认的共识,深入人心。其次,这段话和标题、结尾呼应,说明这首唐诗对人的教诲意义之大。   具体指: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2)这段文字的作用和意义是:作者由现实中的一些令人愤慨的事件中想到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温馨人性,认为那是人们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品质。4、“乡土

7、之恋,是一种最基本的人情,乡土往往决定了自己的人种属性、民族血缘、家庭谱系,乡恋之情会使我们意识到个体血脉与他人群体的承续关系,‘父老乡亲’构成了一个固定的语汇,很难想像对李白这首千古绝唱的怀乡诗有所感悟的人,会自己居华屋食佳肴而将老父老母驱入猪圈掷以残羹!”(1)这里作者的“乡土之恋”,是从哪一首中感悟出来的?是从李白的《静夜思》中引发出来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作者怎么会引发出这样的感悟的?5、“在体味到人生有层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