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习题(含解析)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习题(含解析)

ID:36063565

大小:129.87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5-03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习题(含解析)_第1页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习题(含解析)_第2页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习题(含解析)_第3页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习题(含解析)_第4页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习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习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永春一中高二年(文)期末考历史科试卷(2018.07)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分封制下,任何一个诸侯都知道自己仅仅是周王的部下大臣,自己的领土也仅仅是国家土地的一部分,这一认知直到春秋中叶都没有大的改变。这说明分封制A.进一步强化了宗法等级秩序B.实现了拱卫周王室的目的C.有助于国家整体观念的形成D.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答案】C【解析】分封制度下不仅是臣服天子,土地也认为是国家的,体现出国家整体观念的形成,故C正确;宗法等级秩序材料

2、没有体现,故A错误;拱卫周王室的目的与材料中国家意识不符,故B错误;D中开拓疆土不是主要手段。2.周朝揖让之礼分为三种,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面致于前;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这最能反映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B.血缘关系有亲疏远近之分C.礼乐制度极其复杂和繁琐D.礼乐制与宗法制相辅相成【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宗法制度对礼制的影响,反映了礼乐制与宗法制是相辅相成的,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涉及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是反映了血缘关系的亲疏远,也涉及到礼乐制度

3、的复杂和繁琐,但均不是材料的主旨,因为材料主旨是强调礼乐制与宗法制二者之间的关系,所以选项B、C均是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3.自周成王起,形成“乡遂制度”,即“国”与“野”对应的制度。“国”指都城及其近郊,近郊分为“乡”。都城住着上层贵族和手工业奴隶、乡住着下层贵族“士”,都、乡居民合称“国人”。“野”(或称“鄙”、“遂”)指广大农村,住着从事农业的“庶人”(或称“野人”)这反映了西周时期A.形成严密的组织管理体系B.实行分封制度以维护统治C.注重经济的分区经营模式D.建立闭塞的城乡交流制度【答案】A【解析】从材料反映的“乡遂制度”来看,

4、西周时期根据不同的社会阶层或职业,形成相应的“国”与“野”的管理方式,说明西周时期已形成严密的组织管理体系。故答案为A项。材料反映的不是分封制度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根据社会阶层所作的划分,排除C项;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4.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答案】D【解析】由“新建之国

5、皆其功臣昆弟甥舅”、“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可以得出,西周建立之后,其分封的诸侯国主要有功臣和宗室贵戚统领,故选D;当时是贵族政治体制,故A不符合史实;题干说到的诸侯国不是以素养作为依据的,而且也不是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故排除B;分封制不是构建的国家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故C也不符合史实。点睛:概念学习和理解是历史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有些题目就是在偷换概念,考生如果不是很熟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很难做对,在考题选项设计中的偷换概念中导致理解失误而丢分。还有的题涉及的是几个概念的区分和准确理解,只有把握每个概念的具体含义才可以

6、,这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就深入理解才能做对。这一题实际上是考查分封制的概念理解及其阶段特征。5.下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这反映了当时人们A.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B.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C.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D.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答案】B【解析】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射爵射侯”就是追求封爵、封侯,因此这类画像石刻体现了人们希望加官进爵甚至封侯,即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故B项

7、正确;抑制王侯势力是在西汉(推恩令大大削弱了王国势力),东汉时期的王侯势力已经对中央够不成威胁,故A项错误;射雀、射猴和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相违背,故C项错误;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是对画像石的误读,不符合材料关键信息“射爵射侯”的真实含义,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以东汉画像石为切入点,考查考生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本题题目新颖,紧跟全国卷的命题思路,是江苏历史卷中的亮点。汉代画像石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史学家翦伯赞在《秦汉史》中曾对画像石的价值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指出“除了古人遗物以外,再没有一种史料比绘画雕刻更能反映出历史上的社会之具体形象”

8、“假如把这些石刻画像有系统地搜集起来,几乎可以成为一部绣像的汉代史”。由此可见汉代画像石对研究汉代的政治、经济、思想、艺术、风俗习惯等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