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乐课堂“动”起来

让音乐课堂“动”起来

ID:36117870

大小:2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6

上传者:U-2437
让音乐课堂“动”起来_第1页
让音乐课堂“动”起来_第2页
让音乐课堂“动”起来_第3页
资源描述:

《让音乐课堂“动”起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让音乐课堂“动”起来                      ——刍议音乐教学中的“三动”:心动、声动、体动                   威海市古寨小学   王   颖    随着经济、信息的高速运转,广大人民群众的视野也日渐拓宽,思想观念也不断标榜更新、求同存异。经过长期的“听、闻、切、问”,家长们不约而同聚焦在同一问题上:美国的孩子“闻乐而动”,如走路一样,自然、大方、得体。而中国的孩子还保留着中华民族的“美德”-刻板、守旧。与21世纪教育“新标准”背道而驰、南辕北辙。常言道:“生命在于运动”,那么,教学中如何让孩子们“动起来”?让音乐教师尽快成为“新标准”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建造者,使音乐课堂充满活力呢?今天,就音乐教学中的“三动”—心动、声动、体动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与同行们商榷。一、 以情感为纽带,架起心与心的桥梁,引起师生心与心的互动。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以,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双向交流的过程。实践证明:音乐课教学以师生之情为基础,可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快速发展,在充满感情的世界里,进行充满感情的活动。那么,如何让学生“心动”的喜欢你、喜欢你的课呢?首先,拉近距离、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众所周知,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师站在“舞台”上唱“主角”,学生循规蹈矩的伴“配角”。而今天的素质教育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现在既要能独唱,更能做好伴唱。所以,教学中我采用“坐向效益”面向全体同学,拉近师生距离,融洽师生情感,建立一个平等、民主、和谐、自主、自觉的教学氛围。具体做法是:我坐在学生的位置上当观众,学生站在舞台上当老师,教其他学生完成一些练习。譬如:小学教学中的节奏训练,传统的教学法就是让学生试着打一遍节奏,老师为之校正,然后,学生跟着练节奏。这只能是让学生机械地练习、枯燥地学习。当我告诉学生,请你教教别人完成节奏练习时,他们每位都会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尤其是站在讲台上的学生,为了能当好小老师,他们积极主动地模仿教师的举动。我也做一回名副其实的学生,积极发言,适时引导,耐心细致地讲解、练习节奏的要领。这样不仅浓化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也赢得了学生对我的感情和信任,师生产生“心动”的共鸣。学生也情不自禁的对音乐产生良好的情绪和强烈的学习兴趣。为实施素质教育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其次,“问题学生”不容忽视,“门坎效应”喜结硕果。首先弄清“问题学生与门坎效应的含义:问题学生—通常只持续存在某种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学生。他们的特征是无组织无纪律、学习态度不认真、对教师批评置若罔闻;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存在一些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偏差因素而不参加音乐活动。在音乐教学中怎样感化、引导让他们“入轨”,产生心动?美国心理学家  费里德曼通过一些有趣的实验得出了“门坎效应”—一旦接受了别人一个无关紧要的小要求,接下来就会接受更大的甚至是有违背自己心愿的要求的现象称之为“门坎效应”。在教学中,我借鉴了门坎效应的原理,结合以情动心的原则,将小部分“问题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引入正轨。“问题学生”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类:1、喜欢开“无轨电车的学生”2、先天性音乐素质较差的学生3、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第一类:喜欢开“无轨电车”的学生。就是指那些活动过度、行为粗暴、歧视音乐、不专心学习、组织纪律差的学生。主要表现为随便打骂、迟到旷课、不服从指挥、对抗性较强等冲突。这些行为直接扰乱了课堂秩序,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某一出名“调皮大王” 音乐课经常迟到、旷课。教师找他谈话,他总说五线谱有什么意思,那些老歌那有某些流行歌曲好听。面对这种情况,我了解他非常喜欢通俗歌曲,就投其所好,巧妙的把流行音乐应用到课堂中来,调动他的学习积极性,让她产生音乐课也能欣赏好听的歌的想法,养成了他每课必到的好习惯。然后,真对他音乐较好的特点,要求他在音乐课上为大家演唱一首歌曲并及时给予表扬。这件事,使他很受触动,不仅心理天平向我倾斜,在以后音乐课中表现得积极了。杜绝了迟到的现象,还主动找老师聊天,寻求一些音乐理论知识,最终成了我的好朋。他在学习上也有了明显的进步。第二类:先天性素质较差的学生。这类学生表现为对音乐的冷淡及不愿参加任何活动。如:有位个子小“五音不全”的女生,唱歌是羞于启齿,原因是怕出声周围的同学会嘲笑她,所以静而不动。首先,我从细微处着手,对这位同学提出小要求。要求他掌握点理论知识,然后学会欣赏一些中外名曲,从多角度、多层面感受音乐美。使他认识到,唱歌时除了音准之外,更重要的是歌曲情感的表达。做到以情带声、以声抒情去表达歌曲的内涵。很快这位同学在歌曲中找到了乐趣,知道了音乐是精神生活中的必需。音乐美的价值是用心去唱去体会,逐步增强了她对音乐的兴趣。第三类: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他们的表现为对环境不能高效而快乐的运用,不能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对自己扥恩管理、性格和优点作不出恰当、客观的评价。对于这类学生,我们未能应分析其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然后加以疏导,慢慢的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自己、树立信心。如某一位学生上音乐课时,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坐在座位上能答而起来时,他不敢抬头面对老师,站着一声不吭。几次总是这样。针对这种情况,我仔细作了了解才得知,这位同学各科成绩都不好,是别人的笑料。在这种环境里,他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不敢直面教师和同学,原因是心理过渡害怕,发不出音来。面对这类情况,我先让学生到黑板上板书,鼓励她勇敢的说出来,并适时表扬让她在同学面前赢得地位.课后与他进行交流与适当的疏导,融其心、动其情,使他正确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长处,逐步摆脱自卑、消沉的心理情绪,,进而振作精神,装备信心,打开“学如东园升笋,不见其长,却日有所升”的新局面。二、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没有声音表象的感觉与积累,就无法树立正确声音的概念。1、 歌唱是一门艺术表演,是用音乐化的人声来表达乐曲和歌词的思想感情,并通过这种情感的表达,去感染听众的。许多优秀音乐家除以“情”感人外,“声动”也非常关键。这种音乐化的声音无论是在呼吸方法共鸣腔体的运用音量、音色和语言等方面,与日常发音和语言都完全不同,所以仅仅以清晰的语言来歌唱是远远不够的。歌唱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听众了解旋律的内容,还应该将其内容通过音乐化的语言传递给观众,从而感染观众、捍动人心。2、 以声带情,朗读歌词,演唱歌曲。情感制约着声音,声音表现着情感,朗读歌词,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度,并能更好的咬字、吐字和规韵。同时能更好的表情达意,将声音完美化,使演唱更富情感、震撼人心!例如:演唱《白杨和小河》这首歌时,我将歌曲使用三“声”来表现:第一部分运用轻声、富有弹性的声音表现小河(白杨)对对方的欣赏与赞誉之情;第二部分以圆润舒展的歌声歌颂白杨和小河之间日久天长的默契合作;第三部分:断音唱法,表现了白杨和小河互相帮助、互相谦让的高尚品德。3、 讲故事,编儿歌、顺口溜,辅助教学。这类活动需要作充分准备,应提前一周布置,以便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去找材、选材。然后让学生在各小组讲,各组选出一名参加全班比赛,评出一优胜小组和一名优秀演员。这样,学生会自觉阅读大量有关音乐发展乐坛知识的书籍,主动了解音乐史、音乐趣闻及音乐家的人格魅力,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与演讲口才能力。例如:在讲授《摇篮曲》时,提前一个周布置同学们搜集有关材料。其中有名同学就搜集到《摇篮曲》的产生过程;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早年穷困潦倒,在酒馆里饥肠辘辘却身无分文,无可奈何的的望着一位母亲哼着小曲抚儿睡觉。偶然间,在这位母亲的睡眠曲的启迪下灵感突发,在一张旧报纸上,写下了震惊中外的名曲《摇篮曲》。而它当时的价值只是一盘酒馆老板施舍的土豆丝…讲到动情处许多同学潸然泪下。 儿歌、顺口溜具有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记的特点,很受学生欢迎。如教授音符时,单靠平铺直述比较乏味。在教学中,我将音符的描绘编成歌谣,让大家一边拍手唱一边记,以声带情:全音符画圆圈,二分音符拖长杆,四分音符画蝌蚪,八分音符拖尾巴,十六分音符两尾巴。形象生动的儿化语言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促进了记忆,三、 “此时无声胜有声”。音乐课中的“体动”更进一步证实这句话的丰富内涵。 “体动”就是用身体来表达歌曲的内容、情感、等的肢体语言,是最常见、最普及的音乐表达方式之一。    乐理知识抽象难记,“体动”运用有助记忆。孩子的天性是爱动,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一般都以形象思维为主,而乐理知识都比较抽象、难懂,如果单靠教师口头讲授会很枯燥乏味的。针对这一特点,授课时,将其转化成体态表演,运用“体动”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接受知识,效率会很显著。具体做法是: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体会和想象来编织律动。通过表演让学生认识音乐、感知音乐和体验音乐。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如讲解拍子拍号时可向学生示范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的指挥图式,让学生当“小小指挥家”;讲解常用速度标记“慢速渐快原速”时我就用火车“启动—飞驰—到站”的过程让同学们便演唱边用身体当火车,手当车轮进行“启动—飞行—到站”一过程的动作示,使学生深刻理解这速度标记的含义。又如:力度标记mf与f和mp与p的教学,我向同学们指出它们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在某作品中的f是那样强,而在另一作品中就可能变为mf,这与作品所表达的情绪有关。接着,我们演唱《摘草莓》,分别敲击扮演不同角色的小器乐:碰钟—mf;小锣—f;响板—mp;沙锤—p,让同学们真切的懂得其含义。通过这样动与静的有机结合,当场分组,自设自演。同学们都沉醉在自导自演的乐趣中。其次,是识谱教学中“体动”的运用也较为广泛。经过多年的总结创新,我发明了—跳谱识谱法。单纯的识谱教学将学生置于死记知识、苦练技术的氛围中,学生将失去创造艺术的乐趣,学习积极性势必低落,形成了学生不愿唱谱,教师厌教的学与教的矛盾。能否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使它们统一起来呢?这便是我创设“跳谱”识谱法的初衷。具体做法是:看字母唱名跳位。在地上放五条长绳,设为五线谱,来跳的同学每人手持一条无尺见长的短绳作为加线,注视前方一位手持字母唱名片的学生,如他举起fa,就跳向第一间;如举起do,就放下手中短绳作为下加线,然后人往短绳上一跳,就是do。如此类推,每次需要那几个唱名,教师可在黑板上标出音阶图 。这种游戏可分组玩儿,每组四至五人,发一套长绳与字母卡片,并在字母卡片上的反面画上五线谱,标出该自己唱名所在的位置。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去自学或互学。学生在小组中学会以后,教师可在大的五线谱上,组织他们开展比赛,比比那个小组学有成效?    最后,“闻乐而动”是音乐的最高境界。艺术是一种感性的东西,音乐艺术尤其如此,不象其他文学作品,他没有具体形象描写,大多为形象的理念(旋律美),只可意会不能言传。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消化音乐。正如“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体动”表现。例如:在讲授《我爱雪莲花》一课时,教师在录音范唱的伴奏下,翩翩起舞,用体动来表现歌曲内容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以此作为参考依据,让结合教材内容、歌曲情绪、速度、力度、中心主题等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设计出自己以为合理的形象音乐律动,并用协调的“体”动完美的表现音乐、展示音乐。有的同学装扮成雪莲花开在天山上;有的同学演变成解放军叔叔…不同程度、不同渠道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多年来,我一直坚持不懈地激发、鼓励每一位孩子上台表演,结果发现,经常上台表演的孩子越来越大方,性格也越来越开朗乐观,相反,偶尔上台表演的学生或者从未上台表演的学生性格孤僻、不善言谈。所以说“体动”教学对培养孩子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大有脾益。    让音乐课堂“动”起来,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对素质教育操作层面上的认识。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我的这些点滴经验只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初步探索。让我们通过自己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以正确的教育观念不断充实自己,为使小学素质教育更具生命力而努力奋斗,并为素质教育实践作出应有的贡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