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伟容论文(2014[1].12)

谭伟容论文(2014[1].12)

ID:36119079

大小:24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06

谭伟容论文(2014[1].12)_第1页
谭伟容论文(2014[1].12)_第2页
谭伟容论文(2014[1].12)_第3页
谭伟容论文(2014[1].12)_第4页
谭伟容论文(2014[1].12)_第5页
资源描述:

《谭伟容论文(2014[1].1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让学生插上“双基”的翅膀带着思想在思维的世界里翱翔——一节高三数学复习课给我的启示武鸣高级中学数学组谭伟容摘要:复习是数学教学的常规性工作,高三复习课更是高考备考的重要环节。本文从研究复习课的意义和主要任务出发,加深了对高三复习课的的探究,并形成了复习课的结构和操作环节的完整认识。通过具体课例阐述了本人对复习课的结构的理解,并提出了对复习课的一些思考。关键词:夯实双基学会变化联系综合自主建构一、复习课的意义和主要任务复习是数学教学的常规性工作,高三复习课更是高考备考的重要环节。只有经过复习,“双基”才能得到巩固;数学思想方法的理

2、解才能得到加深;数学知识的联系性才能更加紧密;才能使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加强。因此,复习课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夯实“双基”,但与新授课又有区别,对基础知识,复习课重在引导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通过重新概括,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对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重在引导学生“学会变化”,通过变化,将方法的内涵、本质延伸、迁移,转化为相关问题进行求解。另外,复习课的另一重要任务是重视综合知识的应用训练,通过应用使基础知识“活”起来,同时让学生通过分析、提炼、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3、深刻体验数学的思维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各类问题的能力。二、对复习课的结构的认识根据以上对复习课的意义的理解,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复习课应该做到:回归基础,完善知识体系;加强联系与综合,提高数学能力。针对复习课的特点和意义,结合复习课的任务,我们将复习课的教学过程结构分为四个环节:归纳总结应用探索自主建构知识回顾三、课例: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一)知识回顾问题1在高二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基本不等式,它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还记得它的前提条件和等号成立的条件吗?问题2基本不等式左右两边有什么特征?与它有关的变形有哪些?(二)自主建构问题3请同学

4、观察以下题目:例1(1)若,求的最小值;(2)若,求的最小值;(3)若,求的最小值.6你能发现这三个式子间的关系吗?分析:这三个题目的共同点是都给了相关未知数的取值范围,求和式的最小值,其中(1)题中的可以理解成一个正数和它的倒数之和,自然让人联想到:一个数与它的倒数的积为定值1,结合基本不等式的特征即可知道本题可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第(2)、(3)题虽然在结构上比(1)复杂,但根据未知数的范围,结合根式和分数的结构,发现均为两个正号的式子相加,且都有互为倒数的结构,易知相乘是定值,因而可转化为(1)式解决.解答:(1)∵,∴,当

5、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的最小值为2;(2)∵,∴,∴,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的最小值为2;(3)∵,∴,,∴,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的最小值为.小结:通过三个问题的解决,你对基本不等式有了哪些认识?①基本不等式可以用于求两个具有倒数关系的正数的最小值;②对于两个正数,积定可求和的最小值.问题4反过来,如果两个正数的和是定的,能求积的最大值吗?请看下面的题目:例2(1)若,,且,求的最大值;(2)已知,求函数的最大值;分析:第(1)题根据条件和问题的结构易知可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第(2)题如果把函数的看成由“”、“”两个式

6、子相乘得到,结合未知数的范围可知两式都为正号,且相加为定值3,可知也可用基本不等式解决.解答:(1)∵,,∴,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的最大值为81;(2)法一:∵,∴,∴函数6,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函数的最大值为.法二:看成二次函数,用配方法.(略)变 式:若将例1(1)、例2(2)改成:(1)若,求的最小值;(2)已知,求函数的最大值.是否还能解决?分析:第(1)题中,从实质上分析是两个正数的和,从形上看虽是倒数关系,但相乘不能消去,但只要在后成添个再在式子后面加1,就能解决;第(2)题,第(2)题也可把函数的看成由“”

7、、“”两个式子相乘得到,结合未知数的范围可知两式都为正号,虽相加不为定值,但只要把改成再整个式子除以2,同样会有为一定值,故也可用基本不等式解决.解答:(1)∵,∴,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的最小值为3;(2)法一:∵,∴、,∴函数,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函数的最大值为.法二:配方法.(略)如果将(2)中的改成,会出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小结:通过对例1、例2及变式的解决,你对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①积定,和最大;和定,积最小;②在使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要严格做到“一正,二定,三相等”;③为了保证使用时“

8、和定”或“积定”,当结构不合适时,要做适当的变形.(三)应用探索例3(1)已知,,且,求的最小值;(2)已知,求的最大值.分析:(1)式中关注问题式中分子的“1”,结合条件式的“1”,想到把“1”换成“”6,进一步变形即可发现可用基本不等式解决,或是对比已知式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