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大道之行也

24 大道之行也

ID:36156195

大小:9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6

24 大道之行也_第1页
24 大道之行也_第2页
24 大道之行也_第3页
资源描述:

《24 大道之行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4 *大道之行也1.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3.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重点:1.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2.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难点:1.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2.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背诵《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人生活的一节“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

2、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早在《礼记》中也有类似的理想社会的画卷。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1.解释下列加点字。①选贤与能(通“举”,推举)②故人不独亲其亲(用如动词,以……为亲)③男有分(职分,指职业、职守)④是故谋闭而不兴(因此)⑤是故谋闭而不兴(发生)⑥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从)2.翻译下列句子。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

3、气氛)。②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译文:因此,(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理想社会。3.请写出出自于本文的成语。答案:鳏寡孤独 夜不闭户探究一 如何理解大道、大同、大道之行和天下为公?答案: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天下为公:天下是公有的(天下是天下所有人的天下)探究二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答案:有三条基本特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探究三 

4、“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请举例说明。答案:有。《桃花源记》其实就是“大同”社会生活的艺术再现。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就体现出文中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着时人,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好的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阅读下面文段,回答

5、问题。挟泰山以超北海,语①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②,非挟泰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③?(选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  【注】①语(yù):告诉。②王(wàng):统一天下。③与:语气助词,无义。1.翻译下列句子。①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6、译文:(用胳膊)挟着泰山去跳过北海,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确实是做不到。②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译文: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广到禽兽身上,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好处,这是什么原因呢?2.请摘出与“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一语意思相同的一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3.孟子擅长以事作喻,来说明深刻的道理。文中运用什么事例,说明了什么道理?答案:用了两个事例,一是“挟泰山以超北海”,一是“为长者折枝”,说明一个人是否想有所作为,关键要看他有没有真正付诸行动。4.与课文相比,孟子提出“老吾

7、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一主张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答案:尽管孟子提出的这一主张有其进步的倾向,但从“天下可运于掌”来看,其主要目的还是为统治阶级称霸天下服务的,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背景资料】《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为别于戴德的《大戴礼》,故称《小戴礼》。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如流传很广的“苛

8、政猛于虎”,就出自《礼记·檀弓》篇。《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当时文物制度的参考书。《礼记》的语言也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