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端午日》课件(7)

11《端午日》课件(7)

ID:36303756

大小:1.24 MB

页数:26页

时间:2019-05-09

11《端午日》课件(7)_第1页
11《端午日》课件(7)_第2页
11《端午日》课件(7)_第3页
11《端午日》课件(7)_第4页
11《端午日》课件(7)_第5页
资源描述:

《11《端午日》课件(7)》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端午日教学目标:1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2培养阅读理解以及联想、想像的能力。3欣赏品味精彩的场面描写。.春节正月初一端午节五月初五中秋节八月十五三大传统节日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不一,大都认为是悼念投汨(mì)罗江自沉的楚国爱国诗人屈原.据《史记》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yuán)、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影响深远。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2、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叶子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以

3、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粽子作家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生于荒僻而风光如画、富有传奇性的湘西凤凰县。作者介绍沈从文创作丰富,作品结集约有80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主要作品有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端午日》就选自《边城》。蘸()酒茶峒()洞穴()老鹳()河呐()喊泅()水蘸(zhàn)酒茶峒(dòng)洞穴(xué)老鹳(guàn)河呐(nà)喊泅(qiú)水多音字hào喜爱如:好事好hǎo跟坏相对形近字戍(shù)

4、戌(xū)戊(wù)(戍点,戌横,戊中空)端午习俗穿新衣画王字赛龙舟赶鸭子为什么能写得如此生动呢?动词的运用准确而生动的动词运用,写出了桨手、带头的,鼓手、锣手有特征的动作,表现了赛舟场面的热烈。赛龙舟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的把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

5、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指对描写对象进行直接的、具体的描绘和形象的刻画。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指对描写的对象不进行直接的描写,而是通过与之相联系的周围事物的描写来映衬烘托被描写的对象。实写和虚写实写:对客观事物如实加以描摹,作正面的,直接的描述。虚写:对实际情况进行侧面烘托、合理夸张,或对景象进行想象和描绘。齐读,体味。如果你参加赛龙舟的比赛,你觉得怎样才能胜利?独具特色追鸭活动追鸭活动设置的目的是什么?参与追鸭子的人员是

6、谁?鸭子的打扮是什么?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运用多种手法描写一下追鸭的场面。课后作业:练笔家乡的中秋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