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货币需求》PPT课件

《D货币需求》PPT课件

ID:36435320

大小:562.10 KB

页数:43页

时间:2019-05-09

《D货币需求》PPT课件_第1页
《D货币需求》PPT课件_第2页
《D货币需求》PPT课件_第3页
《D货币需求》PPT课件_第4页
《D货币需求》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D货币需求》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节货币需求概述第二节货币需求理论第三节货币需求量的测算货币需求一、货币需求的含义二、货币需求的分类第一节货币需求概述复习:货币层次的划分M0=流通中现金M1=M0+活期存款(支票帐户)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准货币)M3=M2+其他金融机构存款M4=M3+其他流动性资产其中:M1:狭义货币;M2和M3:广义货币;M4:最广义货币;包括经过一定程序可以变现的非存款性金融资产。货币需求: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阶层(个人、企业单位、政府部门等)愿以货币形式持有财产的需要。货币需求理论:研究货币需求量由哪些因素构成,及在一定时间内一个国家、经济单位(企业、家庭或

2、个人)客观上需要多少货币量的问题。代表人物:古典经济学派、马克思、欧文·费雪、马歇尔、凯恩斯、弗里德曼等。一、货币需求的含义二、货币需求的分类1.根据货币需求的动机,货币需求分为:主观货币需求:主观上“希望”自己拥有多少货币;客观货币需求:客观需要多少货币才能满足生产和流通的需要。(理论研究的对象)2.从微、宏观的角度,客观货币需求分为:微观货币需求:从企业、家庭或个人的角度出发,研究在既定的收入水平、利率水平和其他经济条件下,保持多少货币最为合适,即:机会成本最小,收益最大。宏观货币需求:从国家的角度出发,研究一定时期内,要满足经济发展和商品流通应需多少货币量,这

3、种货币量既能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又不会引起通货膨胀。3.名义货币需求和真实货币需求名义货币需求(Md):一个社会或一个经济部门在不考虑价格变动情况下的货币需要量。真实货币需求(Md/P):在扣除价格变动以后的货币需要量。第二节货币需求理论一、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二、古典经济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三、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四、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五、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综合评述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又称货币必要量理论。马克思认为,在金币流通条件下:(1)商品的价格取决于商品的价值和黄金的价值。商品的价值决定于生产过程中,所以商品是带着价格进入流通的;(2)

4、商品的价格是多少,就需要有多少金币来实现它;比如值3克金的商品就需要3克金购买;(3)商品与金币交换后,商品退出流通,而金币却留在流通中继续使用,所以一定数量的金币流通几次就可以使相应几倍价格的商品出售。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提出了著名的货币流通规律公式,即1.金币流通条件下:货币必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M=PT/V式中,M为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P代表商品价格水平;T代表流通中的商品数量;V代表货币的流通速度。2.纸币流通条件下:纸币本身没有价值,之所以能流通是因为国家的强力支持。在纸币作为唯一流通手段的条件下,商品的价格水平会随纸币数量的增减而

5、涨跌。比如:流通中需要10万克黄金,如投入面额为1克的10万张纸币,则1张纸币可以代表1克黄金;若投入20万张,则每张纸币只能代表0.5克黄金。即价格为1克金的商品,用纸币表示,就需要两张面额为1克的纸币,即物价上涨了一倍。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纸币数量的增减→价格水平在金币流通条件下: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数量古典经济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一)交易方程式美国经济学家费雪(IrtingFisher,1867-1947)在其1911年出版的《货币购买力》一书中,对古典的货币需求理论进行了总结。Fisher认为:人们需要货币并不是需要货币本身,而是因为货币可以用来交换商品和劳务,

6、以满足人们的欲望。因此:一定时期内的社会所需要的货币总额必定等于同期内商品、劳务的货币价值总和。据此,Fisher提出了著名的交易方程式。交易方程式:MV=PTM:一定时期内流通中货币的数量;V:货币流通速度;P:一般物价水平(商品劳务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该时期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总量。解释: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总量每年周转的速度。V=名义GNP/货币总量MGNP:产出的总价值。名义GNP:产出的现行货币价值,名义GNP=p1q1+p2q2+···=PQP:一般物价水平(商品劳务价格的加权平均数)。Q:产出总量,即实际GNP例如:1984年美国,M1平均约为5500亿

7、美元,名义GNP每年大约为36800亿美元。因此,可得到货币流通速度为6.69。费雪理论的中心思想:总的物价水平为什么会变化。P=MV/T该式说明:(1)物价与流通中货币的数量M成正比;(2)物价与货币的流通速度V成正比;(3)物价与商品劳务的交易总量T成反比。费雪认为:在P=MV/T中,V是由制度因素决定,可视为常数;T与产出水平保持一定比例,相对稳定;因此:P=(V/T)M=kM结论:P和M的关系最重要;物价水平与流通的货币数量成正比例变动。是货币数量决定物价水平,而不是物价水平决定货币数量。即:物价水平是结果而不是原因。核心观点:货币是价格的主要决定因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