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著者问题研究

水浒传著者问题研究

ID:36610599

大小:52.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5-12

水浒传著者问题研究_第1页
水浒传著者问题研究_第2页
水浒传著者问题研究_第3页
水浒传著者问题研究_第4页
水浒传著者问题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浒传著者问题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水浒传》著者问题研究浦海涅江苏苏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在明清文学的宝库中,《水浒》一书实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宏篇巨制,然而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时至今日,我们仍无法对这部奇书的著者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这也造成了目前学术界对于“水浒著者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局面。进入近代以来,学术界对于水浒著者研究的基本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观点认为历史上并不存在施耐庵其人。胡适先生1921年就在《水浒传考证》中提出:“‘施耐庵’大概就是‘乌有先生’、‘亡是公’一流的人,是一个假托的名字。”鲁迅先生由水浒版本入手,继而于1923年在《中国小说史略》一书中提出“疑施(

2、耐庵)乃为演为繁本者之托名”。学者戴不凡等又提出“施耐庵实无其人”,而是明正德、嘉靖年间武定侯郭勋托名或为其门客托名所作。 第二种观点是以罗尔纲、王晓家诸先生为代表,主张把《水浒》创作的功劳记在罗贯中的名下。持此论者通过将《水浒》与其它罗著小说进行比较,联系明清史料中对于罗贯中生平的记述,从而分析得出《水浒》为罗贯中所著的论断。第三种观点认为《水浒》作者为元末明初人施耐庵。目前大多数论著均主此说。随着上世纪80年代大丰、兴化等地施氏文物史料的发现,更极大地支持了这一观点。第四种观点则是主张《水浒》的著作权当由施耐庵与罗贯中分享,即施罗合著说。这里的合著并非特

3、指两人在同一时间地点共同创作《水浒》,而是就两人各自在《水浒》成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来谈的。这种观点因为有较大的兼容并蓄的空间,因而支持者亦是为数众多。试观以上四种观点,从对施耐庵的态度来看,前两种否认施氏的存在,后两种观点则肯定了施耐庵的存在。“施著说”与“施罗合著说”尽管在罗贯中在水浒创作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方面存在分歧,但在肯定施耐庵确有其人方面其实是一致的。而持否认态度的两种观点,由于近年来《水浒》研究的不断深入,大批史料的相继发现,支持托名说观点的学者已日见减少;支持罗著说观点的学者虽仍大有人在,但其在论证过程中论据疑点较多,方法也值得商榷。接下来,我将

4、主要对罗尔纲先生在《水浒传原本和著者研究》一书中的某些观点提出商榷。一、由前人文献看水浒著者问题  历史上关于《水浒》著者的论述甚少,可供援引的也只有寥寥数条,且这数条之中尚存在一个辨伪存真的过程。  罗尔纲先生在《水浒真义考》一文第三节,首先援引了高儒、郎瑛的论述。高儒在嘉靖十九年(1540年)著的《百川书志》卷六史部野史中说道:“《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郎瑛在所著《七修类稿》卷23中也说:“《三国》、《宋江》二书,乃杭人罗贯中所编。……《宋江》又曰钱塘施耐庵的本。”两者均提出了“施本罗编”的观点。所谓“罗编”应当也就是罗贯中在

5、施耐庵原著《水浒》的基础上加以一定的润色,然后编辑付梓,即郎瑛所说的:“原亦有迹,因而增益编成之耳。”这里的“原迹”不是施耐庵所作的《水浒》的“本”,又是什么?罗尔纲先生在这里只肯定了“罗编”,而对“施本”的存在避而不谈,似乎有些片面了。而后罗先生又引清人章学诚论及《三国》模仿《水浒》的话。然章氏的观点只是认为《三国》、《水浒》之中存在相似的地方,罗先生却把两者在某些方面的相似说成两书为一人所著的论据,殊不知“真理向前走一小步即成谬误”。  罗尔纲先生之所以否认施耐庵的存在,关键在于施氏的生平目前尚未确定。明人胡应麟说:“世传施号耐庵,名字竟不可考。”不可考

6、,在罗先生这里就等同于无此人了。试想,户籍制度如此完善的今日,中国仍有为数不少的黑户口,更何况是元末明初那样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  罗尔纲先生在《水浒真义考》一文中还提到罗贯中生平的问题,引用明人田汝成、王圻的论述,结合贾仲明在《续录鬼簿》中的论述,以为“足证确有罗贯中其人其事”,但我们细细分析一下这些论据,又不难发现问题颇多。贾仲明著《续录鬼簿》中说:“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各天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所终。”学界一向认为贾说真实可信,但即便如此,也只能证明罗贯中确有其人,是否

7、为《三国》、《水浒》诸书的作者,贾仲明并未说明。至于罗尔纲先生所引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卷25中的论述,真实性就可疑了。田认为罗贯中是南宋时人,因著《水浒》子孙三代皆哑。姑且不论我们目前并没有关于罗贯中子孙情况的任何旁证,单就这个“三代皆哑”来看就更像是封建卫道士对所谓“坏人心术”者的诅咒,实属不足为据的无稽之说。田汝成是嘉靖五年进士,其书亦当作于嘉靖年间,其书中大量涉及因果报应、六道轮回等宿命论思想,作者为了达到“惩恶扬善”的目的,所述亦多是不可稽考或是道听途说的故事,所以,试想一个明代中叶的人对于他假想为南宋人的罗贯中的荒诞不经的记述又怎能作为一个严谨

8、的学者用以证明自己观点的论据呢?至于王圻所著《续文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