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实验室诊断》PPT课件

《DIC实验室诊断》PPT课件

ID:36661472

大小:309.60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9-05-09

《DIC实验室诊断》PPT课件_第1页
《DIC实验室诊断》PPT课件_第2页
《DIC实验室诊断》PPT课件_第3页
《DIC实验室诊断》PPT课件_第4页
《DIC实验室诊断》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DIC实验室诊断》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实验室诊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在多种较严重疾病基础上发生的临床综合征。以弥散性毛细血管微血栓形成及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为主要病理变化。广泛出血、微循环衰竭及多脏器功能不全为临床特征。DIC改变几乎涉及到临床每一个专科,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近数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本病患者的血管、血小板、凝血及纤溶功能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并在本症的诊断与防治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目前有关DIC诊断的实验室检测甚多,但存在不少问题,如部分特异性强、敏感度高的实验其不能及时提供为临床结果而且价格昂贵,反之则特异性、敏感性较差。一、DIC常用检测方法(一)2.

2、PT1.血小板计数3.APTT5.D-D4.FbgDIC常用检测方法(二)6.TT8.AT:A9.3P7.Ⅷ:C6.凝血酶时间(TT)测定[原理]在血浆中加入“标准化”的凝血酶溶液后,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材料]0.13mol/L枸橼酸钠溶液;凝血酶溶液;正常血浆;水浴箱、秒表等。[操作]血浆0.1ml于试管中、37℃水浴,加0.1ml“标准化”的凝血酶溶液,计时。连续测定两次或三次取平均值。[注意事项]稀释凝血酶溶液4℃可保存3天;血浆室温下<3h;不宜EDTA和肝素抗凝;终点判断:出现混浊的初期凝固为准。[参考值]16~18秒,受检者超过对照3秒以上为异常。[临床意义]TT延长多见于肝素

3、增多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存在,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病或肾病等;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FDP增多等。[评价]过高、过低Fg可影响结果;过多FDP和类肝素造成TT延长,可用鱼精蛋白或蛇毒时间测定纠正及鉴别;TT可作为临床尿激酶等溶栓及肝素等抗凝治疗的监护指标。7.血浆因子Ⅷ促凝活性检测[原理]在缺乏因子Ⅷ的血浆中,加入正常血浆或病人的受检血浆,观察APTT的结果值,依据实验室制定的标准曲线,可以计算出病人受检血浆中凝血因子的含量。[材料]乏因子Ⅷ基质、APTT试剂、缓冲液、正常血浆、水浴箱、秒表等。[操作](一期法)将乏因子基质血浆与经过倍比稀释成不同浓度的已知因子Ⅷ含量的标准

4、血浆混合后测定APTT,绘制标准曲线;测定患者血浆同乏因子基质血浆混合后的APTT,通过曲线查结果。[注意事项]乏因子基质血浆活性<1%,其它因子正常;所有标本检测前冰水浴;正常混合血浆>30人。[参考值]79%-128%[临床意义]血浆中凝血因子Ⅷ活性增高,主要见于血栓前和血栓状态。减低多见于血友病患者,对于诊断轻型血友病和血管性血友病以及判断血友病携带者有一定的意义。因子Ⅷ:C水平减低也是协助诊断肝病伴发DIC者的重要诊断指标(因子Ⅷ:C活性<50%)。[评价]1.急性期反应中可明显升高;2.降低时需与VWF含量测定同时进行;3.单纯APTT延长时检测。4.受检标本可用缓冲液另行稀释。8

5、.抗凝血酶活性(AT:A)检测[原理]发色底物法在待测血浆中加入过量的凝血酶,凝血酶与血浆中的AT形成1:1的复合物,剩余的凝血酶作用于显色肽,裂解出显色基因对硝基苯胺(PNA),显色程度与剩余凝血酶的量呈正相关,而与血浆AT:A呈负相关。[材料]缓冲液、凝血酶、发色底物、标准血浆、终止液。[操作]制备标准曲线:稀释标准血浆加入酶标板;同时稀释待测血浆;加入过量凝血酶;混匀,37℃湿盒30min;加入发色底物,混匀3min后加终止液;酶标仪测定数据。[注意事项]不能用肝素抗凝;标本不能反复冻融,检测前应快速解冻;每次检测均需做标准曲线。[参考值]108.5%±5.3%。[临床意义] AT水平

6、降低:遗传性AT缺乏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患者常在手术、创伤、感染、妊娠或产后发生静脉通栓,并可在多处反复发生血栓;获得性AT缺乏分为三个方面:AT合成降低(主要见于肝硬化、重症肝炎、肝癌晚期);AT丢失增加(见于肾病综合征);AT消耗增加见于前血栓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脑血管疾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外科手术后等)。AT水平增高:见于血友病A和血友病B、口服抗凝药物、使用黄体酮类药等。[评价]AT水平下降是高凝状态较好指标;对疑难DIC具有诊断价值,急性白血病时DIC的危险信号;抗凝治疗中可对肝素治疗进行监测。9.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试验)[原理]在凝血酶

7、作用下,纤维蛋白原释出纤维蛋白肽A、B后,转变为纤维蛋白单体(FM);纤维蛋白在纤溶酶降解下产生(FDP)。FM与FDP形成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SPMC)。硫酸鱼精蛋白可使该复合物中FM游离,然后又自行聚合呈肉眼可见的纤维状、絮状,反映FDP尤其碎片X的存在。[材料]10g/L硫酸鱼精蛋白、阳性对照血浆、水浴等。[操作]贫血小板0.5ml于试管中37℃水浴3min;加硫酸鱼精蛋白溶液0.05ml混匀,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