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用结合研究

算用结合研究

ID:36713331

大小:3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14

算用结合研究_第1页
算用结合研究_第2页
算用结合研究_第3页
算用结合研究_第4页
算用结合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算用结合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算用结合研究,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课题----路桥区“算用结合”教学研究小结路桥教育局教研室罗俊荣实施新课程,我们已进入第五个年头。小学数学科的教学研究,可以说从开始时的朦胧状态逐步变得清晰而可操作。记得当时谈得最多的也是最难把握的,就是如何处理好计算与应用题教学的问题,因为新教材在编排上取消了应用题的独立单元后,容易给人产生一种错觉,有的教师认为新教材应用题被淡化了,也有老师认为应用题不要了。而从教学目标角度看,新老教材又没有明显的区别。因此这个问题马上被凸现出来,随着市教研室关于“算用结合研究”的明确提出,我们采用课堂常规调研、专题研讨、论文案例评比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

2、活动,相关疑团才逐渐解开。一、我们开展的活动算用结合教学研究,我们是从2004年开始的,那时路桥的新课程还是一下年级,从课堂调研中发现,新教材取消了应用题的单独编排后,学生面对漂亮的图境,绝大多数学生均用数数的方法解决问题,而不是从数量关系的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针对这个现实问题,我们开始关注“算用结合”教学的探究,最有代表性的研究课是,在“台州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暨专家讲学活动”中,路桥小学梁茶斌执教的一上“用数学”和杨灵君执教的“8、9的认识”,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尔后,我们又在黄岩承办的三区课堂教学联谊活动中,就算用结合教学形成了共识。在往后的几个学期里,我们加大了该课题研究

3、的力度,并分项展开研讨。2005年下半年,主要组织了以下几项活动:一是于十二月二十日,专门召开了青年教师参加的“算用”教学反思交流会,着重从理解的层面谈对各人对算用结合概念的认识和理解,这次活动由叶仙花教师执教“表内乘法”练习课;梁茶斌、潘慧敏、杨灵巧和施仙素等12人,分别以“赋予计算教学以生命”“让计算教学根植于情境之中”“小议用数学中的计算教学”“新理念新课程”为题作了发言;会议还专门邀请了市教研室王瑞达老师作指导。二是于11月18日,到横街小学、桐屿小学、新桥小学,就算用结合教学进行专项调研,活动的基本形式是听课和教师座谈会,广泛听取一线教师对算用结合教学的体会。2006上半年,共

4、安排了四项活动:一是组织了以算用结合为主题的论文、案例评比,组织这一活动重在研究,旨在导向,效果尚好。二是广泛发动教师参加三区放在椒江双语学校举办的“算用结合”专题研讨会。三是开始整理第一学段计算与应用的序列。四是于4月11日放街道实验小学召开“算用结合”6专题研讨会,会议还邀请了省教研室的方张松主任作了“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如何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专题报告,王佳老师执教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引起了听课教师的共鸣,从此敲开了本课题的大门。2006下半年,共开展了三项活动。首先,发动教师参加了市放玉环召开的算用结合观摩会;其次,趁镇、街道自行组织的教研活动之机,进行重点宣传、引导

5、,不断强化,使全体数学教师对算用结合课题研究引起高度的关注。三是针对调研活动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组织召开了以路桥小学骨干教师为主,面向全区的算用结合研讨活动,这次活动有周超教师执教的“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余春素老师执教的“工程问题”,着重从操作层面展开,在如何实现算用结合教学的有效性方面形成了共识。2007上半年,除了到街道实验小学、峰江小学、蓬街小学、桐屿小学作专题调研外,还承办了以“深化小学数学算用结合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主题的三区联谊会,研究课题包括⑴四下数学P95-96小数加减法,⑵四下数学P117-118植树问题,⑶三下数学P99解决问题,⑷二下数学P98加减

6、法估算。在引导参会教师互评的同时,还特邀了市教研室王瑞达老师,作“数学问题”的专题讲座。对全区教师促动很大,收到了实效。二、我们的启示和收获通过众多的算用结合研究活动,我们得到了很多的启示和收获。1.三点启示启示一:关于计算的再认识。计算是解决现实问题的基本工具,这是无可厚非的,但随着计算机的诞生,繁杂的运算已不必人工演算,所以没有必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去训练。对计算的教学,要结合现实情境与实际应用环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各种运算的来源和本质,感悟各种运算的真切意义,形成自觉选择恰当运算方法的意识,遇到实际问题时会从数及数的运算角度去思考的习惯。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要加强估算的教学,它能很好地体

7、现一个人对现实状况从数学角度评估的能力,是一个人生活、学习最基本最常用的技能,是衡量学生数学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养成运算意识的重要途径。6启示二:关于应用题学习目的的再认识。传统的应用题教学,过分强调了应用题的类型,过分注重了数量关系的分析,过分关注了学生解题技巧的训练,致使许多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只是把问题与应用题的类型相联系,死扣类型,他们思考问题的空间很小,不会分析其中的数学意义,应用题教学仅仅发展了学生的解题技能,而没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