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

ID:3676183

大小:229.51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7-11-2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_第1页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_第2页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_第3页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_第4页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_第5页
资源描述: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又称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概念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是一组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所致的出血性疾病。以广泛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出现等为特征。ITP是最为常见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率约为5~10/10万人口,65岁以上老年发病率有升高趋势临床分型急性型:儿童多见慢性型:多见于成人。【病因与发病机制】ITP的病因迄今未明。与发病相关的因素如下:(一)感染:细菌或病毒感染

2、(二)免疫因素(三)脾功能的损坏:是自身抗体产生的主要部位,也是血小板破坏的重要场所(四)其他因素:可能与雌激素有关临床表现(一)急性型半数以上发生于儿童。1.起病方式多数患者发病前1~2周有上呼吸道等感染史,特别是病毒感染史。起病急骤,部分患者可有畏寒、寒战、发热。2.出血(1)皮肤、黏膜出血:全身皮肤瘀点、紫癜、瘀斑,严重者可有血泡及血肿形成。鼻出血、牙龈出血、口腔黏膜及舌出血常见,损伤及注射部位可渗血不止或形成大小不等的瘀斑。(2)当血小板低于20×10^9/L时,可出现内脏出血,如呕血、黑粪、咯血、尿血、阴道出血等,颅内出血(含蛛网膜下腔出血

3、)可致剧烈头痛、意识障碍、瘫痪及抽搐,是本病致死的主要原因。(3)其他:出血量过大,可出现程度不等的贫血、血压降低甚至失血性休克。(二)慢性型主要见于成人。1.起病方式起病隐匿,多在常规查血时偶然发现。2.出血倾向多数较轻而局限,但易反复发生。可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如瘀点、紫癜、瘀斑及外伤后止血不易等,鼻出血、牙龈出血亦很常见。严重内脏出血较少见,但月经过多较常见,在部分患者可为唯一的临床症状。患者病情可因感染等而骤然加重,出现广泛、严重的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3.其他长期月经过多可出现失血性贫血。病程半年以上者,部分可出现轻度脾肿大。【诊断与鉴别诊

4、断】(一)诊断要点①广泛出血累及皮肤、黏膜及内脏;②多次检验血小板计数减少;③脾不大;④骨髓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⑤泼尼松或脾切除治疗有效;⑥排除其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二)鉴别诊断本病的确诊需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如再生障碍性贫血、脾功能亢进、MDS(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白血病、SLE(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等。本病与过敏性紫癜不难鉴别。【治疗】(一)一般治疗(二)糖皮质激素(三)脾切除(四)免疫抑制剂治疗(五)其他药物的应用(一)一般治疗出血严重者应注意休息。血小板低于20×10^9/L者,应严格卧床,避免外伤。

5、(二)糖皮质激素一般情况下为首选治疗,近期有效率约为80%。1.作用机制①减少自身抗体生成及减轻抗原抗体反应;②抑制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对血小板的破坏;③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④刺激骨髓造血及血小板向外周血的释放。2.剂量与用法常用泼尼松1。mg/(kg?d),分次或顿服,病情严重者用等效量地塞米松或甲泼尼龙静脉滴注,好转后改口服。待血小板升至正常或接近正常后,逐步减量(每周减5mg),最后以5~10mg/’d维持治疗,持续3~6个月。国外学者多认为,ITP患者如无明显出血倾向,血小板计数>30×10。/L者,可不予治疗。(三)脾切除1适应证①正规糖皮质

6、激素治疗无效,病程迁延3~6个月;②糖皮质激素维持量需大于30mg/d;③有糖皮质激素使用禁忌证;④。’Cr扫描脾区放射指数增高。2禁忌证①年龄小于2岁;②妊娠期;③因其他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脾切除治疗的有效率约为70%~90%,无效者对糖皮质激素的需要量亦可减少。四)免疫抑制剂治疗不宜作为首选。1.适应证①糖皮质激素或脾切除疗效不佳者;②有使用糖皮质激素或脾切除禁忌证;③与糖皮质激素合用以提高疗效及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2.主要药物:长春新碱,环磷酰胺,硫唑嘌呤,霉酚酸酯等.(五)其他1.达那唑为合成的雄性激素,300~600mg/d,口服,与糖皮质

7、激素有协同作用。作用机制与免疫调节及抗雌激素有关。2.氨肽素lg/d,分次口服。有报道其有效率可达40%。(六)急症的处理适用于:①血小板低于20X10^9/L者;②出血严重、广泛者;③疑有或已发生颅内出血者;④近期将实施手术或分娩者。1.血小板输注成人按10~20单位/次给予,根据病情可重复使用(从200ml循环血中单采所得的血小板为1单位血小板)。有条件的地方尽量使用单采血小板。2.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0.4g/kg,静脉滴注,4~5日为一疗程。1个月后可重复。作用机制与单核巨噬细胞Fc受体封闭、抗体中和及免疫调节等有关。3.大剂量甲泼尼龙lg/d

8、,静脉注射,3~5次为一疗程,可通过抑制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而发挥治疗作用。4.血浆置换3~5日内,连续3次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