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检测临床意义

D二聚体检测临床意义

ID:36769626

大小:1.57 MB

页数:67页

时间:2019-05-10

D二聚体检测临床意义_第1页
D二聚体检测临床意义_第2页
D二聚体检测临床意义_第3页
D二聚体检测临床意义_第4页
D二聚体检测临床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D二聚体检测临床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D-二聚体的检测与临床蓟县人民医院检验科王真勤D二聚体的产生D二聚体的简介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应用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应用123凝血系统内源性凝血外源性凝血凝血酶原凝血酶FXIIIFXIIIa纤溶酶原纤溶酶纤维蛋白单体纤维蛋白原交联纤维蛋白FDPX,Y,D,E等碎片X′,Y′,D,E等碎片DD,DXD,DD/E,YXD等复合物D-二聚体的产生纤溶系统纤溶凝固D二聚体降解片段的异源性FEUDDUD-二聚体的简介D-二聚体(D-Dimer)是交联纤维蛋白原(Fb)在纤溶酶的作用下水解产生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其水平的升高反映高凝状态和继发纤溶亢

2、进,D-二聚体的含量变化可以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标志性物质。D-二聚体的检测以简便、快捷、经济、安全、无创伤性为特点,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阴性预示能力,在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的排除,DIC的诊断及溶栓治疗监测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D-二聚体的报告方式D-二聚体的报告单位通常包括纤维蛋白原等量单位(FEU)和D-二聚体单位(DDU)两种形式。参考范围<0.55mg/LFEU。深静脉血栓(DeepVein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embolism,PE)的阴性排除值Cut-offV

3、alue)为<0.50mg/LFEU。D-二聚体的报告方式FEU:是将D-二聚体的量用降解前纤维蛋白原分子的量来表达,因此,用FEU表达的D-二聚体的量相当于用DDU表达的1.7倍。在D-二聚体报告方式中还包括ng/mL、ug/mL和mg/L等形式。参考值和医学决定水平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应用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早期排除诊断)DIC的早期监测(脓毒症、创伤、重度子痫前期)恶性肿瘤、白血病早期识别、血栓监测外科手术后的血栓监测肾脏疾病(肾病综合征)、肾移植术后部分患者的溶栓治疗心血管疾病病情评估(心力衰竭、房颤、旁路手术)脑梗死鉴别和

4、治疗监测1.DVT和PE的排除D-二聚体检测最大的临床价值是用于排除DVT和PE。循证医学证实其VTE和PE的排除性诊断价值。目前临床结合验前概率(pretestprobability,PTP)同时检测患者D-二聚体浓度,来排除DVT和PE。当PTP评估为低、中风险,D-二聚体检测cutoff值为阴性(<0.5mg/LFEU),即可排除DVT和PE,无需再做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血管造影虽是诊断DVT和PE的“金标准”,但其检查费用相对较高,且有侵入性损伤,同时还受到医院医疗水平的制约。肺部扫描和超声也可选择,但也不便作为常规筛查。D

5、-二聚体测定简单便捷,价格低廉,特别适合对门诊病人的常规筛查。2.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在DIC形成早期即有D-二聚体升高,而且随病程的发展,D-二聚体可持续升高达10倍以上。因此,D-二聚体可作为DIC早期诊断和病程监测的主要指标。D-二聚体与FDP同时测定,可大大提高其诊断效率。D-Dimer为继发性纤溶亢进的标志性物质,对继发性纤溶有特异性,而继发性纤溶对血栓形成却无特异性。3.溶栓治疗的监测D-二聚体可作为血栓性疾病溶栓治疗的特异性监测指。在溶栓治疗中,D-二聚体含量变化一般有以下特点:①溶栓后D-二聚体含量在短期

6、内明显上升,而后逐渐下降,提示治疗有效;②溶栓后D-二聚体含量持续升高或下降缓慢,提示溶栓药物用量不足;③溶栓治疗应持续到D-二聚体含量下降至正常范围。恢复正常的D-二聚体是停止溶栓的指征。不同疾病的溶栓治疗,D-二聚体峰值变化的时间有所不同在急性心梗、脑梗溶栓后1~6hD-二聚体达到峰值,24h降至溶栓治疗前水平;在DVT溶栓治疗时,D-二聚体峰值常出现在24h或以后。慢性期DVT患者,溶栓前D-二聚体含量高于正常,而溶栓后D-二聚体含量不升高,或迅速下降至正常范围,说明此时仅有少量新鲜血栓形成,大部分为机化的陈旧血栓,溶栓常不能

7、收到满意效果。另外,溶栓治疗结束后,应定期观察一段时间的D-二聚体的变化以防血栓复发。4.多种疾病引起D-二聚体升高的动态观察在心脑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心绞痛、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脑出血等),恶性肿瘤、手术或创伤后,妊高症、先兆子痫,严重感染,肝脏疾病,肾脏疾病,口服避孕药,绝经后激素替代治疗等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都有可能引起D-二聚体的升高,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选择适当时机动态监测D-二聚体的变化,可为临床预防血栓形成,病情转归评估等提供有价值的信息。5.手术后D-二聚体的变化手术类型峰值时间峰值水平恢复正常时限

8、Ⅰ型腹壁手术───Ⅱ型腹腔内手术第7d1500ng/ml第25dⅢ型腹膜后或肝脏手术第7d4000ng/ml第38d正常情况下,D-二聚体在达到峰值水平后通常是以6%/d的速度清除,因此通过观察D-二聚体的变化趋评估手术后的血栓风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