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相关性研究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相关性研究

ID:36796356

大小:1.63 MB

页数:46页

时间:2019-05-15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相关性研究_第1页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相关性研究_第2页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相关性研究_第3页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相关性研究_第4页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相关性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相关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文摘要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血小板a.颗粒膜蛋白140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相关性研究摘要目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之一,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7.10倍,其中许多人可因血管狭窄至闭塞而出现肢端坏疽,导致截肢。已有研究表明下肢血管病变与年龄、吸烟、高血压、高血糖、脂代谢紊乱、高凝状态等密切相关。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存在血管内皮损伤及血小板活化,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Willebrandfactor(vWF)与血小板Q.颗粒膜蛋白140(GMP.140)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v岍是由内皮细胞及巨核细胞

2、合成和分泌,在血液循环中的水平被认为是内皮损伤的标志。GMP.140是血小板活化的特异标志,又能反映血小板活化程度。本研究通过观察二者在2型糖尿病(T2DM)及其血管并发症患者中的含量变化,探讨其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为早期诊断、早期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90例,其中男45例,女45例,平均年龄(57.43±9.61)岁,平均糖尿病病程(9.37±5.76)年。所有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股动脉、胭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根据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标准①动脉内膜厚度≥1mm

3、②内膜不厚但回声增强③中文摘要斑块(单发、多发、弥漫)④狭窄。进行病变程度评定①无病变者为正常②只有一种性质病变者为轻度③同时具有两种性质病变为中度④三种及以上者为重度。根据下肢血管病变程度的不同,将受试者分为三组,即无血管病变组(A组,30例)轻度血管病变组(B组,30例)中重度血管病变组(C组,30例)。所有患者均排除感染、吸烟、急性代谢紊乱、肝肾疾病、糖尿病肾病(UAER>/20ug/min)、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散瞳后由专业眼科医师进行眼底检查)、心功能不全、恶性肿瘤、风湿免疫性疾病、两周内服用降脂、降压及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所有受检者采晨起空腹肘静脉血,留取血浆

4、用ELISA法测定vWF、GMP一140含量,检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纤维蛋白原(FIB)。并记录年龄、病程、腰围、臀围等各项指标。分析各组患者血浆vWF、GMP一140的含量变化及其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l3.0统计软件包处理。数据用均数士标准差(又±s)表示,统计分析多组之间比较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两组之间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以有无血管病变(无=O,有=1

5、)为变量,对病变的危险因素作Logistic回归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A、B、C三组之间vWF及GMP一140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O.05);将B、C两组中文摘要合并后与A组比较,两组间甘油三酯有显著性差异(P0.05)。A、C两组比较腰臀比、纤维蛋白原、低密度

6、脂蛋白胆固醇有显著性差异(P0.05)。3.以有无血管病变(无=0,有=1)为变量,对病程、年龄、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ⅣF、GMP.140等因素作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腰臀比、收缩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v岍、GMP.140均进入回归方程,是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1.2型糖尿病患者中,与无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相比,有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存在显著的内皮损伤和血小板活

7、化,具体表现为血浆v、tVF、GMP一140含量的升高,且此变化随着血管病变程度的加重而显著升高。提示内皮损伤和血小板活化在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作为检测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有效指标。2.年龄、腰臀比、收缩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vWF、GMP.140为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提示多种因素如腹型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年龄增长、内皮损伤、血小板活化均促进了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3.2型糖尿病发病早期,采取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和抗血中文摘要小板活化等综合治疗,可以有效的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