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诘问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在诘问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ID:36890729

大小:216.5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5-10

在诘问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_第1页
在诘问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_第2页
在诘问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_第3页
在诘问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_第4页
在诘问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_第5页
资源描述:

《在诘问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议论文写作指导一法——在诘问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作文练习《扬子晚报》2月20日消息:盐城市城管局两女环卫工捡到两万多现金、在风雪中苦等失主3小时。此事经报道之后,引起较大反响。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作出批示,要江苏省大力表彰这两位同志。省委书记罗志军也专门批示:“要在全省大力提倡良好的道德和文明行为,用普通老百姓的良好行为感动社会、促进和谐。”江苏省文明办对两位环卫女工通报表彰,以“美德基金”名义奖励韦青、陈红各5000元,并推荐两人候选“中国好人榜”。这则消息引起了人们的热议。有人说,奖励应该以精神鼓励为主,奖5000元太多了,这不利于弘扬拾金

2、不昧的精神;有人说奖得好,只有这样才能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人说,韦青和陈红做了好事,得到了荣誉,这5000元奖金,不该拿;有人说,应该拿。你是怎么看的呢?请你根据这条新闻的内容,以“利与义”为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鲜明,有理有据,富有说服力。不少于700字。总议题:义与利分议题一:义与利孰轻孰重?你怎样选择?事例1:《吕氏春秋》载:著名的四公子之一孟尝君,一次他派门客冯谖替他去讨债。临行前,冯谖问他是否需要带些东西回来,孟尝君随口说,你看我缺什么就带什么吧。冯谖到了地方,将契据烧毁,并假托孟尝君之命,将债款赏赐给了百

3、姓。次日,他回齐向孟尝君交差,孟尝君倍感意外。冯谖说:“我为您买了义。您只有一块封邑,却渔利百姓,我将债全部放还,这就是我为您买的义。”次年,孟尝君因不受赏识而被贬回封地。离地百里,便见百姓上前相迎,不禁感叹:先生替我买的义,真是重于利百倍啊!由此可见,利可买义,义重于利分议题二:重义轻利、仗义疏财就一定对吗?事例2:有一篇梁晓声写的小说《老妪》,还记得吗?文中的“我”看到这个老妪生意清淡,萌发了同情之心,故意不要他找的两毛钱,这是行义吗?由此可见:有时候疏财是不义事例3:春秋时鲁国政府有一条规定,鲁国人到国外旅行,凡是看见在外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

4、,可以先垫钱把他赎回来,回国后再到政府去报账。孔子的一个学生把一个沦为奴隶的人赎了回来,没有到官府报账,人们都夸他品格高尚。你猜孔子是怎么说的?孔子听说此事后,不仅不为自己的学生受称赞而高兴,反而非常生气,很严厉地批评了他一顿,说他的行为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赎回来,因为人们假如垫钱赎回了奴隶,不报账自己会蒙受损失,而报账了则说明自己的人格不如孔子的学生,于是以后只好假装没看见。由此可见:拒利有时不仅不义还害义。分议题三:逐利就一定不好吗?是不是也有可能利于义呢?事例4: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小孩掉进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身跳下去把他救起。这个小孩的父

5、亲很感动,于是送了一头牛给他,表示感谢,他高兴地接受了。大家议论纷纷,认为他太贪心,你猜孔子听说此事后,是怎么说的?孔子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心安理得地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可见得利有时有利于推行义。分议题四:“义利”当不当逐?“利义”该不该行?事例5:当警方悬赏50万通缉某个外逃贪官,他卷了50亿人民币外逃。你发现了他的行踪,你该不该向公安部门报告?追逐这样的利可耻吗?为什么?由此看来:义利当逐。事例6:前几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白银帝国》,讲的是山西票号的兴衰历史。你知道

6、,电影中的这家晋商是怎么发家的吗?其祖先,在沙漠中遇见了一位落魄的商人,当时,那商人已经饿得奄奄一息,电影中那家晋商的祖先,看这人长得天庭饱满,地角方圆,不是凡人,硬是把仅剩的一碗粥,给了那位落魄的商人喝。这位落魄的商人把身边的30两白银给了他。他就是凭着这三十两银子发了家。如果你遇到这样的人,你想不想把这粥给那个人喝?为什么?由此可见:利义该行。行利义者是个聪明的商人。结论重义轻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是中华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从来都不是不知变通的民族。义与利并不是一定要站在对立面上。并不是淡泊名利,安贫乐道就一定能体现大义,而腰缠万贯也不

7、一定就是耻辱。所谓“君子爱财,取之以道。”在义的范围内追求利,是完全值得提倡的,也是完全符合历史发展的。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而被活活饿死纵然值得敬佩,但现世的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来体现自己心中的大义。义与利本就是一朵双生花,在面对取舍时,希望你能舍利取义,但更希望你能“利义双收”。分担与分享与别人分享快乐,你的快乐就会加倍,与别人分担痛苦,你的痛苦就会减半。我们要学会分享与分担。分享,就是分享劳动的快乐,分享丰收的喜悦,分享智慧的果实以及分享一切美好的事物。庄周有“晓梦迷蝴蝶”的大境界,其实在于他会分享,他是一块胶泥,他能融入万物而寂静无声,他

8、与万物分享着心灵的一方净土,分享着每一寸阳光,就是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构建和谐社会”中找出他思想的影子。所以,我们要学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