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理念下的》PPT课件

《课程理念下的》PPT课件

ID:36922533

大小:295.41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5-11

《课程理念下的》PPT课件_第1页
《课程理念下的》PPT课件_第2页
《课程理念下的》PPT课件_第3页
《课程理念下的》PPT课件_第4页
《课程理念下的》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程理念下的》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常州市武进区教育局教研室庄焕方Email:zhf@wjedu.net一、传统教学评价标准存在的弊端和局限传统评价:“知识为本”“教师中心”注重教师“教”的设计、“教”的过程和“教”的效果——是对教师知识传授水平的一种评估忽视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的方式、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忽视对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必需具备的基本素质的发展主要弊端:1、“是否完成认知目标”限制了教师对学生认知能力以外的其他发展的关注。2、“丝丝入扣的教学设计”严重束缚了教学中的灵活性和变通性。3、“样样俱全的所谓优秀课”常常使教学忽略了学生学习中的实际

2、需要。新课程提出:要打破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课堂教学的关注点应转向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情绪体验、过程参与、知识获得以及交流合作等诸多方面,使“教师的教”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应以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行为表现,评价课堂教学的成败。即使关注教师的行为,也是关注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评价教师课堂行为表现对学生学习的价值。(《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二、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建立评价核心:促进师生的交往互动、共同发展。课堂上学生学什么、怎样学,与之密切关联的教师

3、教什么、怎样教,是课堂评价的基本内容。(一)学习状态(二)教学行为(一)学习状态1、参与状态: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学生是否还能参与教。2、交往状态:课堂是否有丰富的信息联系与反馈。课堂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氛围。3、思维状态:学生是否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学生所提问题与见解是否有独创性。4、情绪状态:学生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学生能否自我控制与调节学习情感。5、生成状态:学生是否都各尽所能,并学有所得。学生是否对后继的学习更有信心。(二)、教学行为1、组织能力教材的组织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2、注意中心课堂的注意中心应从自己的思想或教案转移到

4、全班学生的思维上去。——苏霍姆林斯基3、教学机智敏捷快速地捕捉教育过程中各种信息的能力。灵活果断地采取恰当有效的策略措施,推进教学发展的进程。4、教学态度对学生的尊重与信任,对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负责;对学生热情宽容,鼓励学生的好奇心、坦率与自发性,赞赏学生的独特性与创造性。5、教学境界教学水平有三个相互贯通的层面:接受知识、启迪智慧、人格生成。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支配的时间,是一种境界。三、设计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策略1、依据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分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2、依据课堂教学中人的具体行为分为:教师教的行为、学生学的行为、师生互动行为三种行为

5、。3、依据非固定问题来组织如主体性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意识等。 4、对教学基本要求和教学改革思想分别进行评价这一策略常常在教学改革实验中的课堂教学评价中使用。应根据特定的评价目的、评价对象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有选择地综合利用。四、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内容(一)学生是否作为完整的人并得到发展。(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体现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三)教师的角色是否真正得到转变。(四)教师是否为学生创设了得以主动发展的环境。(五)关于教育技术的运用。(一)学生是否作为完整的人并得到发展。——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会学习是一个现代人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在新

6、的平台上“以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中首要的任务。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外显行为特征来评价一堂课中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1、是否积极参与;2、是否独立思考;3、是否主动探索;4、是否自由表达;5、是否善于合作;6、是否富于想象;7、是否敢于否定;8、是否兴趣浓厚。——学生的学习效果。把评价“教学效果”改成评价“学习效果”。最终定位于三个目标的达成:1、知识目标:学会了吗?—提升学生的知识素养;2、能力目标:会学了吗?—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3、情感目标:学得有情趣吗?—提升学生的学习情趣。在新的平台上的课堂教学,“教学任务”的完成不在于教案是否讲完,而在于学生是否学会、会学

7、和喜欢学。(二)学生学习方式是否体现新课程倡导的理念1、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和过程,“有意义接受学习”、“指导发现学习”、“独立发现学习”运用恰当。极力提倡这样一些学习过程:“实践—发现”的过程;“讨论—归纳”的过程;“自学—交流”的过程;“猜想—论证”的过程;“争论—统一或不一定统一”的过程……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应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内容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方式。(三)教师的角色是否真正得到转变。“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

8、是拿出现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