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批评史14讲·宋

中国文学批评史14讲·宋

ID:36930914

大小:575.1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5-11

中国文学批评史14讲·宋_第1页
中国文学批评史14讲·宋_第2页
中国文学批评史14讲·宋_第3页
中国文学批评史14讲·宋_第4页
中国文学批评史14讲·宋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文学批评史14讲·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四讲:“理趣的”宋代文学理论批评(一)教学重点和难点:1、宋代文学批评之总体特征和美学风尚。2、欧阳修文学批评。一、宋代文学批评之总体特征宋王朝320年历史,以靖康之变为界,分为北宋(960一1127)和南宋(1127一1279)。这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南北对峙而各兄弟民族之间为争夺生存空间而相互竞争的重要时代。北方先后有契丹族的辽和女真族的金,西北有党项羌族的西夏,曾与北宋、南宋长期对峙。北方称宋为南朝,宋亦称北方北朝。宋王朝没有形成汉、唐时代大一统的政治局面,与武功显赫、版图广阔的汉、唐、元、明、清王朝相比,显得格外相形见绌。所以,自北宋至南宋,

2、赵宋王朝每下愈况,始终处在内外交困之中。然而,“国家不幸诗家幸”,由于赵宋王朝采取一系列右文政策,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空前繁荣。一代宋文化是宋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宋代的社会风尚和人文精神的集中表现。(1)重文基于晚唐五代藩镇割据、武臣跋扈的历史教训,赵匡胤建立宋王朝以后,出于巩固政权的需要,推行优遇文士的右文政策。文武官员,从中央到地方,多用文士,因而大办学校,大开科举,大力提倡读书,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办学、读书、科举之热,造就了一大批大官僚、大学者、大文豪、大诗人,而且多数作家兼官僚、诗人、学者于一身,为宋代学界、文坛、诗苑带来了蓬勃兴旺

3、的繁荣景象。宋代的社会风尚大体有以下三个突出特点:(2)尚理宋人尚理,与宋代士大夫受佛教禅宗哲学影响,习惯于理性思考有关,也与宋代科举考试注重经济策论相联系,是所谓“制科人习气”的反映。这“理”,不仅是哲理之理,还包括有义理之理、事理之理、性理之理、情理之理与禅理之理。在程朱理学之中,“理”属于一个哲学范畴,而在宋代士大夫的社会生活中,又是一种待人处事的思想规范和行为准则,反映到宋代文坛诗苑又是一种审美情趣。作为一种美学观念,则又以“理趣”为核心,成为宋代文人所追求的理性情致和审美风尚的重要标志。(3)崇雅宋代文化,以复雅崇格为特色。风流儒雅,是宋代士

4、大夫所崇尚的美学风格。宋人取名、字、号者,多以“翁”“老”“居士”自称,表现出与唐人不同的审美情趣与文化心态,是宋人崇雅黜俗的一种审美心理。受其影响,宋代文学艺术呈现出雅致化的艺术倾向:诗由唐代的“诗人之诗”演化为宋代的“学人之诗”,词由唐五代的“伶工之词”演变为宋代的“士大夫之词”;画由唐五代的人物画演化为宋代的山水画,追求意境之萧疏清雅、平淡恬静,即使是人物画亦崇尚白描向淡毫清墨方向发展;书法由唐五代的重法度而变为宋代的重气势、重神韵,追求淡雅清隽的审美趣味;唐人以硕大为美,喜爱牡丹,崇尚丰腴富贵之色,而宋人以清瘐淡雅为美,喜爱梅花修竹,追求梅花所

5、象征的风韵气骨和人格之美。第一,诗话崛起于宋。改变了中国文学批评的原有格局,使文学理论批评更加专业化、专门化,而文学批评样式则更加多样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开创意义。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在我们这个诗歌王国的皇天后土之中,随着中国古典诗歌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唐诗高峰的崛起,一种新兴的区别于西方诗学的论诗之体——诗话,在北宋欧阳修时代应运而生。诗话之体,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专门化的产物。自从欧阳修作《六一诗话》,首创诗话之体,诗话成为中国诗歌理论批评的主要形式,从而改变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体式的原有格局,使中国文学理论批评更加专门化,多样化

6、。诗话崛起之后,随之而起的又有“词话”、“曲话”、“文话”、“四六话”、“赋话”之类,几乎每一种文学艺术门类都有自己的“话”,中国的文学艺术理论批评从而出现多样化、多极化、专门化的发展趋势。宋代文学理论批评的时代特色和美学风尚,表现在以下六点:第二,审美倾向是“情理冲突”而以“理”为尚。在儒学思想史上,汉学重“礼”,宋学主“理”。受其影响,中国传统诗学思想的文化底蕴大致可以概括为“情礼冲突”与“情理冲突”两大存在方式和基本形态。以宋为界,自先秦而至于唐,主要表现为“情礼冲突”;自宋而后元明清,主要表现为“情理冲突”。与盛唐时代那种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热

7、情奔放的时代精神相比较,宋代已进入历史的反思阶段,是一个充满理性思辨精神的时代。宋人重“理”,以“理”为人的心灵秩序的内在准则。宋代崛起的程朱理学,其思想体系则以“理”为核心。第三,各有宗主,文宗韩,诗宗杜,蔚为时代风尚。尊杜宗韩,是宋代文学理论批评的两大支柱。宋初,杨大年不喜杜诗,斥杜甫为“村夫子”。至宋真宗咸平年间,宋人搜集杜诗,辑者日众,出现“近世学者,争言杜诗”和“千家注杜”的生动局面。而后,黄庭坚出,“江西诗派”崛起,以杜甫为祖,以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宗,尊杜之风乃风靡整个诗坛。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主要领导者;在宋代一直受到普遍尊崇。

8、石介曾撰《尊韩》一文,公开亮出宋人尊韩之学术旗帜。宋代古文上承韩柳,以欧阳修为领袖的北宋诗文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