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时计时法教案

24时计时法教案

ID:36960303

大小:3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04

24时计时法教案_第1页
24时计时法教案_第2页
24时计时法教案_第3页
24时计时法教案_第4页
24时计时法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4时计时法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陈乐平卢氏县实验小学2015年4月15日“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卢氏县实验小学陈乐平【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52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2.使学生在探索、认识24时计时法的过程中,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3.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会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明确两种计时法的异同。

2、【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放一段音乐,大家猜一猜,这是什么电视节目的音乐?(师播放《新闻联播》片头曲)师:你们知道《新闻联播》是什么时间播出的吗?(出示电视节目时间表)上面的时间怎么和我们说的不一样呢?教师顺势导入新课,板书课题-----24时计时法一、亲身体验,感悟方法1.播放新年倒计时的片段,让学生理解0时的特殊含义。师:晚上12时,也就是0时,我们通常在干什么呢?(睡觉)2.出示早晨6时的钟表。师:同学们,时针从0走到6,一共走了几大格?用24时计时法怎么表示呢?这一时间小朋友又在干什么呢?(出示起床的

3、图片)3.用同样的方法出示上午8时和12时的钟表,教学用24时计时法的表示方法。小结:从0时到12时,时钟在钟面上转了几圈?共几时?(共1圈,12时)4.课件演示从13时到24是的变化过程,让学生探究出12时之后的时间如何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师:过了中午12时,下午1时用24时计时法该怎样表示呢?你是怎样想的?下午3时呢?下,5时呢?晚上8时呢?5.课件再次出示晚上12时的钟表,强调24时也是第二天的0时。小结:从0时到24时,时钟在钟面上转了几圈?共几时?(共2圈,24时)也就是1日=24时6.对比钟面上内圈和外圈相对应的数字之间的关系。内圈数字+12=外圈

4、数字7.总结24时计时法。1.对比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不同。小结:用普通计时法表示时间,要在时间前加上早上、上午、下午、晚上等表示时段的词语。24时计时法不用加词语。一、巩固新知,拓展运用1.“碰碰碰”游戏师讲解游戏规则:老师出示普通计时法,学生说24时计时法,如果学生回答对了,他其学生就说“碰碰碰”,并做出礼花绽放的动作。如:师说:小美女,我问你,早上7时是几时?生说:赵老师,我告诉你,早上7时是7时。他其同学迅速做出判断,如果正确做出动作,表示祝贺。2.知识竞赛活动学生4人一组,拿出准备好的学具袋,1人抽出卡片,迅速说出其相对应计时法,其他3人作出判断

5、,4人轮换进行。教师请几组学生进行汇报。3.小小辩论会学生喜欢普通计时法的为甲方,喜欢24时计时法的是乙方,甲、乙2方当堂对质,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教师总结这两种方法各有所长,应该灵活运用。1.用一用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24时计时法?课件展示,拓宽学生的视野。2.猜一猜教师讲一个脑筋急转,学生解释为什么他们相约8点钟见面却没见上面,从而告诉学生,在表达语言时一定要严谨。1.算一算李阿姨开着一辆汽车下午2时40分从广州开往深圳,在16时45分到达,她一共用了多长时间?一、拓展知识,惜时教育师:今天我们学时了这种新的计时法-------24时计时法,那么在古代

6、,人们又是怎么表示时间的呢?(师课件展示古代各种计时方法,拓展学生的知识)师:从古到今,人们想尽各种办法来记录珍贵的每分每秒,这足以可见时间的宝贵性。俗话说得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孩子们,从现在开始我们要争分夺秒,和时间赛跑,你们准备好了吗?教研点评: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变化,课堂上扮演的角色也就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建立一个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与想法,同学生一起寻找真理,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心里想着学生,关爱每个学生。1.营建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教学评价关注学生的发展,生

7、生互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3.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改编教材备课,上课。不足:1、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尝试过程之后的小组讨论,没有给学生之间思维相互的碰撞的机会,学生的集体智慧没能得到激发。今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提供主动发展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从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真正的提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