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_细胞的癌变_教学设计_教案

4_细胞的癌变_教学设计_教案

ID:37112518

大小:19.37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17

4_细胞的癌变_教学设计_教案_第1页
4_细胞的癌变_教学设计_教案_第2页
4_细胞的癌变_教学设计_教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4_细胞的癌变_教学设计_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癌细胞的主要特征。(2)了解致癌因子的种类。(3)明确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区别。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资料的能力,增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强化培养学生运用知识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细胞癌变》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癌症的危害,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在将来的生活中更加珍惜、热爱生命,采取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2、致癌因子。难点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区别。3.  教学用具4.  标签  教学过程一、导入  用多媒体展出“罗京、姚贝娜、

2、梅艳芳、奥黛丽赫本”的图片,让学生说出人物姓名,并告知这些名人分别陨于哪种癌症。学生活动:识别图中人物说出他们的姓名。设计意图:以名人导入,活跃课堂气氛,并激发学生对癌症的关注。二、探讨癌细胞的特征  组织“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比较研究”课题组汇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解答加以评价和引导概括。学生活动:学生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经过全体同学的质疑和探讨得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恶性增殖的“不死的细胞”;2.形状显著改变的“变态的细胞”;3.黏着性降低的“扩散的细胞”(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4.失去接触抑制性。 设计意图: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三、研究致癌因子  组织“致癌

3、因子的研究”课题组汇报。可由老师引导按自然科学分类原则分为:物理、化学、病毒三方面。学生活动:学生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分类归纳如下。1.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指辐射,如紫外线、X射线等。2.化学致癌因子:无机物如石棉、砷化物、铬化物、镉化物等;有机物如黄曲霉毒素、亚硝胺、联苯胺、烯环烃等。3.生物致癌因子:如Rous肉瘤病毒。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四、细胞癌变的原因的分析  分析细胞癌变的原因,引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概念。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组织细胞不正常的增殖。学生活动:讨论癌症是否遗传。理解癌症是基

4、因突变的累积效应。设计意图: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研究方法,养成尊重事实,会分析误差的研究态度和能力。 五、讨论癌症的预防  教材资料分析:自己和家人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做法会增加患癌的机会?有哪些做法有利于预防癌症?讨论“病从口入”用于癌症是否合适?学生活动:学生根据课前调查,寻找一些致癌的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分析致癌食物,即发霉的、熏制的、烧烤的以及高脂肪的食品中含有较高的致癌物质,如黄曲霉毒素、亚硝酸盐、苯并[α]芘等。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体验情感:确定以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癌症。六、辩论癌症是不是“不治之症”  提出问题,引出辩题,引导辩论。展望癌症诊断和

5、治疗的前景(细胞和基因水平研究),坚定人类终将战胜癌症的信心。学生活动:根据课前癌症治疗的调查结果,学生对辩题进行选择,分成正方和反方两组,通过身边的病例进行辩论。总结治疗方法和副作用:手术切除、化疗、放疗。讨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落实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七、课后活动  研究性课题1.健康的生活方式2.饮食习惯3.家庭装修4.癌症是否遗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