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与证明技术

推理与证明技术

ID:37397304

大小:1.21 MB

页数:103页

时间:2019-05-12

推理与证明技术_第1页
推理与证明技术_第2页
推理与证明技术_第3页
推理与证明技术_第4页
推理与证明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推理与证明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离散数学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示范性软件学院02九月2021第5章推理与证明技术数学归纳法的使用3CP规则相关证明4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1谓词逻辑的推理理论25.1本章学习要求1掌握各种不同类型的规则和公理,特别是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的推理规则和公理3理解谓词逻辑的精髓,将其思想贯穿于所有的证明之中2熟练掌握不同证明方法的证明原理、不同的应用场景重点掌握一般掌握了解5.2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概念描述问题的句子;AddYourText判断对概念的肯定与否定的判断;推理从一个或多个前提推出结论的思维过程。推理的有效性和结论的真实性有效的推理不一定产生真实的结论;而产生真实结论的推理过程未必是

2、有效的。有效的推理中可能包含为“假”的前提,而无效的推理却可能得到为“真”的结论。推理的有效性和结论的真实性所谓推理有效,指的是它的结论是它的前提的合乎逻辑的结果。即,如果它的前提都为真,那么所得的结论也必然为真,而并不是要求前提或结论一定为真或为假;如果推理是有效的话,那么不可能它的前提都为真时,而它的结论为假。5.2.1推理的基本概念和推理形式定义5.2.1设G1,G2,…,Gn,H是公式,称H是G1,G2,…,Gn的逻辑结果(G1,G2,…,Gn共同蕴涵H),当且仅当H是G1∧G2∧…∧Gn的逻辑结果(logicconclusion)。记G1,G2,…,GnH,此时称G1,G2,…,

3、GnH为有效的(efficacious),否则称为无效的(inefficacious)。G1,G2,…,Gn称为一组前提(Premise),有时用集合Г来表示,记Г={G1,G2,…,Gn}。H称为结论(conclusion)。又称H是前提集合的逻辑结果。记为ГH。判定定理定理5.2.1公式H是前提集合Г={G1,G2,…,Gn}的逻辑结果当且仅当G1∧G2∧…∧Gn→H为永真公式。证明:“”若G1,G2,…,GnH,但G1∧G2∧…∧Gn→H不是永真式。于是,必存在G1,G2,…,Gn,H的一个解释I,使得G1∧G2∧…∧Gn为真,而H为假,因此对于该解释I,有G1,G2,…,Gn

4、都为真,而H为假,这就与推理形式G1,G2,…,GnH是有效的相矛盾.故:G1∧G2∧…∧Gn→H是永真公式。判定定理(续)“”若G1∧G2∧…∧Gn→H是永真式,但G1,G2,…,GnH不是有效的推理形式,故存在G1,G2,…,Gn,H的一个解释I,使得G1,G2,…,Gn都为真,而H为假,故G1∧G2∧…∧Gn为真,而H为假,即是说G1∧G2∧…∧Gn→H为假,这就与G1∧G2∧…∧Gn→H是永真式相矛盾,所以G1,G2,…,GnH是有效的推理形式。“”与“→”的不同1.“→”仅是一般的蕴涵联结词,G→H的结果仍是一个公式,而“”却描述了两个公式G,H之间的一种逻辑蕴涵关系,

5、GH的“结果”,是非命题公式;2.用计算机来判断GH是办不到的。然而计算机却可“计算”公式G→H是否为永真公式。5.2.2判断有效结论的常用方法要求Г={G1,G2,…,Gn}ГH也就是G1∧G2∧…∧Gn→H为永真公式因而真值表技术、演绎法和间接证明方法1、真值表技术设P1,P2,…,Pn是出现在前提G1,G2,…,Gn和结论H中的一切命题变元,如果将P1,P2,…,Pn中所有可能的解释及G1,G2,…,Gn,H的对应真值结果都列在一个表中,根据“→”的定义,则有判断方法如下:对所有G1,G2,…,Gn都具有真值T的行(表示前提为真的行),如果在每一个这样的行中,H也具有真值T,则H

6、是G1,G2,…,Gn的逻辑结果。对所有H具有真值为F的行(表示结论为假的行),如果在每一个这样的行中,G1,G2,…,Gn中至少有一个公式的真值为F(前提也为假),则H是G1,G2,…,Gn的逻辑结果.例5.2.1判断下列H是否是前提G1,G2的逻辑结果(1)H:Q;G1:P;G2:P→Q;(2)H:┐P;G1:P→Q;G2:┐Q;(3)H:Q;G1:┐P;G2:P→Q。解PQG1G2H00010010111010011111(1)PQG1G2H00111011011001011100(2)PQG1G2H00110011111000011011(3)2推理定律设G,H,I,J是任意的命题公

7、式,则有:I1:G∧HG(简化规则)I2:G∧HHI3:GG∨H(添加规则)I4:HG∨HI5:┐GG→HI6:HG→HI7:┐(G→H)GI8:┐(G→H)┐HI9:G,HG∧H2推理定律(续)6)I10:┐G,G∨HH(选言/析取三段论)I11:┐G,GHH7)I12:G,G→HH(分离规则)8)I13:┐H,G→H┐G(否定后件式)9)I14:G→H,H→IG→I(假言三段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