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溪区一中 杨洁(教学设计)

云溪区一中 杨洁(教学设计)

ID:37535179

大小:4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4

云溪区一中  杨洁(教学设计)_第1页
云溪区一中  杨洁(教学设计)_第2页
云溪区一中  杨洁(教学设计)_第3页
云溪区一中  杨洁(教学设计)_第4页
云溪区一中  杨洁(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云溪区一中 杨洁(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速度变化的描述——加速度》教学设计云溪区一中杨洁一、教材分析:教材先列举小型轿车和旅客列车的加速过程,让学生讨论它们速度变化的快慢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教材还展示飞机的起飞过程,要求学生从具体问题中了解“速度快”“速度变化大”“速度变化快”的含义不同,又在旁批中指出“物体运动的快慢”与“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不同。在此基础上再说明平均加速度的意义,进而说明瞬时加速度。对重要的v—t图象,教材又设置一个“思考与讨论”,让学生通过v—t图象加深对加速度的认识和对图象的理解。二、学情分析:加速度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高一年级物理课较难懂的概念。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与加速度有关的现象不多,这就

2、给学生理解加速度概念带来困难。其次,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高,对于速度、速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率的区别很难分清;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只重结果,轻过程,再通过大量的习题来死记结论,如果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得不到培养。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加速度是矢量。知道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2.通过对日常生活中有关加速度的实例的分析,进一步体会变化率的概念及表达方式。3.理解匀变速运动的意义,能用v~t图象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并能通过图象确定加速度。过程与方法:1.经历将生活中的实际上升到物理概念的过程,理解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如何描述运动.通过事例,引出生活

3、中物体运动的速度存在加速和减速的现实,提出为了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引入了加速度概念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得出加速度.3.教学中从速度一时间图象的角度看物体的加速度,主要引导学生看倾斜直线的“陡度”(即斜率),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应用数据求加速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实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2、领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中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解加速度概念的建立对人类认识世界的意义,培养学生区分事物的能力及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3、培养合作交流的思想,能主动与他人合作,勇于发表自己的主张,勇于放弃自己的错观点.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

4、点:1、速度的变化量、速度的变化率的含义。2、加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难点: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树立变化率的思想.2.区分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及速度的变化率.3.利用图象来分析加速度的相关问题.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对比教学法 六、教学特色: 本教学使用讲授法,把前面学过的速度与本节的加速度对比的去学习,让学生知道他们的区别,从而加深对这两节内容的理解,能够做到举一反三。七、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利用几幅图片引入加速度,然后利用 初始速度m/s经过时间/s末速度m/sA.自行车下坡2311B.公共汽车出站036C.某舰艇出航0206D.火车出站010020引入加速度的概念。(二)、

5、新课的讲解1、加速度定义: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对比:速度是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2.物理意义: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其数值越大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速度改变的越快。对比:速度时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3.定义式:a=△v/△t=(v-v0)/△t。对比:速度的定义式4.单位:米每二次方秒写作:m/s2或m·s-2(推导加速度的单位)例题1.关于加速度的含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加速度表示速度的增加B、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C、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快慢D、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大小2.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加速度是矢量,方向与速度变化量△v的方

6、向相同.对比:速度方向为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始终在一条直线上,取初速度v0的方向为正方向.(1)若vt>v0,速度增大,a为正值,表示a的方向与v0的方向相同;(2)若vt

7、速度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加速度和速度的区别(1)速度大的加速度不一定大(例如飞机以600m/s的速度匀速飞行),加速度大的速度不一定大(火箭刚刚升空时,速度不是很快,但加速度极其大.).(2)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不一定大(由a=△v/△t得知)。 (3)加速度为零,速度可以不为零(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零,加速度可以不为零(竖直上抛物体到达最高点时,速度为0,加速度为g)再通过v-t图像来看加速度,通过三道针对练习对数形结合进一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