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函数》教学设计--杨洁叶

《指数函数》教学设计--杨洁叶

ID:38005736

大小:3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3

《指数函数》教学设计--杨洁叶_第1页
《指数函数》教学设计--杨洁叶_第2页
《指数函数》教学设计--杨洁叶_第3页
《指数函数》教学设计--杨洁叶_第4页
资源描述:

《《指数函数》教学设计--杨洁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指数函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分析(结合课程标准说明本节课学习完成后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通过初中学段的学习和高中对集合、函数等知识的系统学习,学生对函数和图象的关系已经构建了一定的认知结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知识维度:对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最简单的函数概念和性质已有了初步认识,能够从初中运动变化的角度认识函数初步转化到从集合与对应的观点来认识函数。技能维度:学生对采用“描点法”描绘函数图象的方法已基本掌握,能够为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做好准备。素质维度:由观察到抽象的数学活动过程已有一定的体会,已初步

2、了解了数形结合的思想。1.知识与技能:(1)知识目标:①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②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③能初步利用指数函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2)技能目标:①渗透数形结合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②培养学生观察、联想、类比、猜测、归纳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经历实验观察、实例探究讨论交流的过程,揭示指数函数的概念与性质。(2)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领略运用指数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规律,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转化,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②通过教学互动促进师生情感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的能力③领会数学科学的应用价值。4学习者特征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特征、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描述):众所周知,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一年级,是高中数学学习的过渡期,在高中阶段对学生有更新更高的要求,在各方面对学生来说均是一个飞跃。其中相当一部分的飞跃进需在高一阶段特别是期末完成的。根据这一节可的内容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对抽象的指数函数及其图象缺乏感性认识,不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来运用指数函数的性质。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这一

4、堂课的突破口。因此,本节可的难点是指数函数图象和性质的发现过程,依据本节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现有的实际水平和认知能力,把指数函数的性质及运用作为教学重点。学生已经初步会指数运算,也已经会简单运用《几何画板》软件,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函数的一些基本性质。但学生的对指数运算的并不熟练,感觉不强,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为此,在教学中要顾及全局,注重提高差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耐心讲解,耐心辅导。 教学过程(按照教学步骤和相应的活动序列进行描述,要注意说明各教学活动中所需的具体资源及环境):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我

5、把整个的教学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即:创设情境,形成概念发现问题,探求新知 深入探究,加深理解 强化训练,巩固双基小结归纳,拓展深化  布置作业,提高升华1、创设情境,形成概念在本节课的开始,我设计了一个游戏情境,学生分组,通过动手折纸,观察对折的次数与所得的层数之间的关系,得出对折次数x与所得层数y的关系式。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探索新知的欲望。此时教师给出指数函数的定义。42、发现问题,探求新知 指数函数是学生在学习了函数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后接触到的第一个具体函数,所以在这部分的安排上注重学生思维习惯的养成,即

6、应从哪些方面,那些角度去探索一个具体函数,所以我设置了以下三个问题,(1)怎样得到指数函数的图像?(2)指数函数图像的特点(3)通过图像,你能发现指数函数的那些性质?以这三个问题为载体,带领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发现问题,探求新知阶段。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 3、深入探究,加深理解 问题的提出将带领学生进入本节课研究与探索的高潮。学生可能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图像,从而得出自己发现的规律,但此时教师并不急于给出结论,而是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形成自己对本节课难点的理解和解决策略,培养学生的直觉和感悟能力。最后教师通过多媒体,

7、让学生更直观的体会指数中图像的变化规律,即(1)在第一象限中,随着底增大图像位置升高;同时引导学生从对称性的角度上观察图像得到(2)底互为倒数的两个函数图像关于y轴对称。在这一环节中,通过教师的指引和学生的积极思考使图像与低的关系自然浮出水面,而非强加给学生,真正实现本节课难点的突破。 通过前面几个环节,学生已基本掌握了本节课指数函数的相关知识,此时我将带领学生体验运用新知识去解决问题的乐趣,进入本节课的下一个环节——当堂训练,共同提高。 4、当堂训练,巩固双基例题分析,课堂训练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强调解题过程必须写清  (1)

8、构造函数并指明函数的单调区间及相应的单调性.  (2)自变量的大小比较.  (3)函数值的大小比较.5、小结归纳,拓展深化:1、指数函数概念,函数y=ax(a>0,且a¹1)叫做指数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R.2、指数比较大小的方法;①、构造函数法:要点是利用函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