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俚曲的传承与保护-以淄博市洪山镇蒲家庄为例

聊斋俚曲的传承与保护-以淄博市洪山镇蒲家庄为例

ID:37660208

大小:119.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5-28

聊斋俚曲的传承与保护-以淄博市洪山镇蒲家庄为例_第1页
聊斋俚曲的传承与保护-以淄博市洪山镇蒲家庄为例_第2页
聊斋俚曲的传承与保护-以淄博市洪山镇蒲家庄为例_第3页
聊斋俚曲的传承与保护-以淄博市洪山镇蒲家庄为例_第4页
聊斋俚曲的传承与保护-以淄博市洪山镇蒲家庄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聊斋俚曲的传承与保护-以淄博市洪山镇蒲家庄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简要参考格式示例存档编号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聊斋俚曲的传承与保护-以淄博市洪山镇蒲家庄为例教学系届别专业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作者声明本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由本人独立撰写完成的,没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道德、学术规范和其他侵权行为。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因本毕业论文(设计)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毕业论文(设计)成果归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所有。特此声明。作者专业:XXXXXX作者学号:XXXXXXXXX

2、作者签名:XXX(手写有效)20XX年X月XX日(手填时间)聊斋俚曲的传承与保护-以淄博市洪山镇蒲家庄为例张颖OntheInheritanceandProtectionoftheGloomyVerseofGhostStories-TakingPujiazhuangofHongshanTowninZiboCityasanExampleZhangYing****年**月**日摘要近年来,关于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一直备受关注,并颇有争议,基本存在两种声音:一是,传统戏剧已跟不上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可将其放入市场自生自灭;二是,传

3、统戏剧是文化遗产、地方标志,应由政府“包养”起来。聊斋俚曲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在我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对于它的保护,以上两种做法皆不适合,可尝试采取“施与式保护”与“开发式保护”相结合的方式,既要大力保护,又要使其集聚发展动力。关键词:聊斋俚曲;传承保护;淄博市洪山镇蒲家庄AbstractInrecentyears,theprotectionofthe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oftraditionaldramahasbeenconcernedandcontroversial.Therear

4、ebasicallytwokindsofvoices:First,thetraditionaldramacannotkeepupwiththefastpaceofmodernlife,Thesecondisthatthetraditionaldramaisaculturalheritage,localsigns,theGovernmentshould"nurturing"up.Asastate-level"non-legacy"project,theGhostStoryofLiaozhaihasalonghistoryandfar

5、-reachinginfluenceinourregion,andneitheroftheabovetwoapproachesaresuitableforprotectingit.Protection"acombinationoftheway,itisnecessarytovigorouslyprotect,butalsotogatheritsdevelopmentmomentum.Keywords:LiaozhaiVulgar;heritageprotection;ZiboCityHongshanTownPoVillage目 录

6、内容摘要I关键词IAbstractIKeywordsI一、聊斋俚曲的简介1(一)作者介绍1(二)戏剧起源1(三)传承形式2二、山东省淄博市聊斋俚曲的传承现状调查2(一)调查目的3(二)调查方法3(三)调查经过31.座谈法32.问卷调查法33.上网调查法43.文献资料查阅法54.调查总结5三、聊斋俚曲的传承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5(一)社会发展进程速度加快5(二)缺乏展示平台6(三)缺乏明确的保护意识6(四)没有进行创新,不能是传统与现代相融合6(五)缺乏开发利用7保护聊斋俚曲的传承和发展的对策7(一)文化部门加强宣传力度,提高保护意识

7、7(二)与时俱进,敢于创新7(三)将旅游开发和文化产业融为一体,走产业化发展之路7参考文献9一、聊斋俚曲的简介(一)作者介绍聊斋俚曲又被称为“蒲松龄俚曲”,顾名思义,我们就可以看出,聊斋俚曲是由蒲松龄创作的。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是当时的淄川也就是如今的山东淄博人。蒲松龄是清朝时期我国最著名的文学家之一,他年幼时出身于一个比较富足的书香家庭,后来蒲松龄家道渐衰,其父于是弃文从商,但其见识广博、学识深厚,这就使蒲松龄从小收到了较为良好的家庭教育。19岁的时候,蒲松龄开始参加科考,成为了当地首位连考县、府、道三个第一的秀才,在当

8、时被人们广为赞颂。或许是时运不济,或许是官场黑暗,也或许是别的原因,之后的四十几年,蒲松龄开始了他漫长的科考生涯,却屡战屡败,直到年过古稀才勉强考上了贡生。蒲松龄自幼喜爱民间文学,他成年分家后在自己的家里设了一间书房,把这个书斋命名《聊斋》,并在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