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ID:37740860

大小:3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30

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_第1页
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_第2页
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_第3页
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_第4页
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倾听习惯[文章摘要]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因此,教师要着重对学生进行倾听与交流能力的培养,最终使学生养成倾听与交流习惯。[关键词]课程改革倾听习惯培养自控鼓励学生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变得活泼了,胆子大了,课堂活跃了,学生都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但是,我们却常常看到这样的镜头: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完,旁边的学生却举起手,大声嚷到:“老师,我来,我来…

2、…”当教师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地叹起气来,垂头丧气,根本顾不了听讲;当老师讲得津津有味时,学生却在旁若无人地干着自己的事……种种现象引人深思。学不会倾听,如何学会思考?如何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张扬个性不代表可以肆意插嘴,民主平等也不代表可以无视纪律。其实,在活跃的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也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学生在课堂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

3、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因此,教师要着重对学生进行倾听与交流能力的培养,最终使学生养成倾听与交流习惯。8“耐心倾听”这个良好的习惯,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很多时间和途径培养而成的。那么,我们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有效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呢?一、教师要提升科学有效的课堂调控能力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在心情放松、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才会精神振奋、思维活跃。教师要主动从“传道授业解惑”者转为学习者、引导者、促进者,从三尺讲台走下来与学生进行交往,从而拉近师生距离,建立起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

4、。教师要充分相信、尊重学生,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情感基础。在工作中,我们以真诚、平等的心态与学生相处,用真心换得学生的诚意。在孩子心中,我们不仅是老师,更是一位可以信赖的大朋友。他们愿意把心里话对我们讲,学习和生活有了困难愿意向我们寻求帮助;课堂上师生的情感融入对知识的探索中,课堂气氛既严肃又轻松,大家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甚至已经下课了他们也能经常围着老师问这问那,从神情和言谈中流露出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的喜爱与渴求。2、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由于年龄特征的限制,学生普遍存在着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不喜欢自己

5、听别人说的问题。我们可以开导学生“善听者往往也是善于思考的好学生”,要养成善听的好习惯。首先我们要细化听的要求,明确提出“学会倾听要五心”8,即做到:一要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二要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三要细心,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四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五要

6、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并教给学生一些方法:(1)猜想发言的同学会说什么。(2)对同学的观点进行归纳。(3)想想同学说的有没有道理。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倾听方法,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学生就能学会先听后说,想好再说,真正养成倾听的习惯。3、指导学生倾听的姿势手势或身体动作是最能反映一位学生是否在倾听。课上老师要对学生听的姿势给予认真指导。如:听同学发言时,要求学生眼睛看着书上或老师出示的教具,不看发言同学的脸,做到神情专一。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思考

7、相一致,则以微笑、点头表示认可或赞同。学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老师可通过一目了然的观察,了解学生听课的质量,即时得到反馈信息,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利处多多。4、教师示范耐心倾听李政涛说:“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教师自己要先学会倾听,倾听学生的发言,欣赏他们思维的闪光点。教师要在要求学生认真听自己讲和问的同时,要顾及学生的议和答,无论学生的解答是否正确,当他们提出与教师(教材)不同的结论时,教师应该给学生表达的机会,鼓励他们将自己的思路说给大家听。

8、对学生叙述中出现的问题,不是简单的否定,而是满怀期望的鼓励,富于机智的启发引导。8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会发生很大的改变,教师将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