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宋明理学

第4课 宋明理学

ID:37782797

大小:8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31

第4课 宋明理学_第1页
第4课 宋明理学_第2页
第4课 宋明理学_第3页
第4课 宋明理学_第4页
第4课 宋明理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4课 宋明理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历城四中高二历史必修三学案2012-9第4课 宋明理学班级:姓名:【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知识建构】一、理学的含义:二、主要派别:①、②、③、三、主要派别:(一)、程朱理学1、代表人物:2、主要观点①、②、③、3、统治地位的确立:元朝:明初:(二)、陆王心学1、陆九渊⑴、背景:⑵、内容:①、②、2、王守仁的心学理论(1)背景:(2)核心:“”,三、宋明理学的评价(1)、地位:5历城四中高二历史必修三学案2012-9(2)积极影响:(3)消极影响:【拓展延伸】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

2、?【达标测试】1.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2.“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下列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A.朱熹的学说比孔

3、子更科学B.朱熹建立了系统的理论体系C.朱熹使儒学更具哲理性和思辨化D.朱熹对儒学的贡献比孔子大3.两宋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A.尊道礼佛之风盛行B.心学广泛传播C.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形成D.出现了批判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4.雍正所作朱批上谕,责备臣下,并不用法律上的说话,总说“你的天良何在?你自己问心可以无愧的么?”这说明雍正帝要求臣下的一个重要标准是()A.“存天理,灭人欲”B.“知行合一”C.“格物致知”D.“致良知”5.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儒学的影响。下列小

4、说中人物的言论与宋明儒学思想相符的是()①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大丈夫岂有事二主之理!”②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③李恢(投降刘备时说):“良臣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④孔明:“臣安不敢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A.①②③B.①④C.①③④D.③④6.“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7.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

5、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A.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C.知行合一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8.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天理灭人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9.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B.从天人感应出发C.从万物本源出发D.从人

6、的本性出发10、理学对儒学的发展表现在5历城四中高二历史必修三学案2012-9A.重视个人的道德素养B探讨宇宙自然的规律C认识道德价值的内涵D研究儒学经典11.有关新儒学——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发展继承孔孟学说,有两个流派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B、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区别主要在于对“理”的来源的理解不同C、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是唯心主义思想D、陆王心学认为天理存于心中,是一种消极反动的思想12.程朱理学被官方化的原因是A.理学大儒的传播B.有利于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C.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D.是人们求取功

7、名的敲门砖13、宋代以朱熹为代表的新儒学所吸收的思想是A.佛教和道教思想B.法家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C.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D.佛教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14.材料一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颜渊》材料二夫仁谊礼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国家将有失道之政,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万物皆有此理,理旨同出一源

8、。……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朱子语类》卷18材料四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茶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王阳明《王文成公全书》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关于道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