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两章》 教案4

《孟子两章》 教案4

ID:37978736

大小:4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4-27

《孟子两章》 教案4_第1页
《孟子两章》 教案4_第2页
《孟子两章》 教案4_第3页
《孟子两章》 教案4_第4页
《孟子两章》 教案4_第5页
资源描述:

《《孟子两章》 教案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孟子两章》教案一、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一)整体感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短论,从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由此,再加引申,推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阐明了施行“仁政”的必要性。文章用层层推理的方法进行论证,开篇即提出论点,接着设例进行论证,再据此阐发引申,层层深入,最后得出断语,逻辑性很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章由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从卑微到显贵的事例,归纳出自己的观点:人要担负重任,有所作为,成就

2、大业,必须先在思想、生活和行为等方面都经受一番艰苦甚至痛苦的磨炼。其次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经过磨炼的益处,说明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进而得出全文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学法引导1、加强朗读训练,就本文而言,不仅要学生读准字音,断对句子,还应对文中的排比句进行反复诵读,以体会排比句在议论文中的作用。2、正确辨析课文中疑难字、词、句的意义,加深对通假字、古今异义现象的认识,学习对知识进行分类整理。   3、找文章关键句(中心句),提高整体理解文章的能力,理解孟子在两篇短文中表明的思想

3、观点。4、 两篇短文在写作方法上有许多共同点,可采用比较阅读法阅读。      (三)审美鉴赏居安思危的警戒美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句话,本是战国时期讨论战争胜负问题时提出的观点,而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因而也适用于政治。直到今天,在世界政治的运作中是否合乎道义仍然是处理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关系的准则。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都应在平等的原则下参与国际事务,一切违背该法则的行为必将以失败告终。“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也常被用来勉励人们要居安思危,增强民族忧患意识。这一条条古训无

4、不闪烁着世世代代中国人民自我警戒、自我奋进的美的光芒。(四)重点难点突破1、两文分别阐明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你对作者的观点有什么看法?                                                                [析]设计此题,首先是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其次,就作者在两篇短文中表明的观点,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谈谈自己的看法,既强化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知识的能力。 [参考答案]:《孟子·公孙丑》 主要阐明了孟子认为统治者要“施仁政”

5、,“行王道”的政治主张。《孟子·告子》主要阐明了孟子的人才要在困难环境中磨炼造就的人才观。看法(略)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章,作者从作战入手,设举了两个战例,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把决定战争胜负的主客观因素归结为哪几个?作者认为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析]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饿了解,概括提炼要点信息的能力。[参考答案]作者把决定战争胜负的主客观因素归结为“天时”“地利”“

6、人和”三个方面。三者中,作者认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但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和”,即人心所向,上下团结。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章,开头一节共列举了哪些人的事例?这些事例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它们对论证本文的论点起什么作用?                                                               [析]设计此题,既有利于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也便于深入理解本章作者在选材、构思上的特点。[参考答案] 第一节列举了舜、傅说

7、、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等六个人的事例。这些人都是由卑微而显贵,经历过艰苦环境磨练的杰出历史人物,意在说明人要成大器,担负治国重任,必须经受磨炼的道理。这六个人的典型事例,为本文要论证的论点提供了典型的事实论据。        4、比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两则短论,在论证方面的异同。                                                                [析]此题意在通过比较,理清两则短文的逻辑层次,进一步加深对两篇短论在写

8、法放的特点的理解。[参考答案]:(1)相同点:两篇短论都运用了类比论证的方法。第一则以战争中的事例作为例证,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类推出治国的道理;第二则从个人事例说起,在得出“困境出人才”这个观点后,转到统治者治国上,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事业的因素相仿,最后推出论点。(2)不同点:两则短文提出论点的方式不尽相同。第一则短文的论点在文章中间部分点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