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导学案(教师版)

书愤导学案(教师版)

ID:38006354

大小:7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04

书愤导学案(教师版)_第1页
书愤导学案(教师版)_第2页
书愤导学案(教师版)_第3页
书愤导学案(教师版)_第4页
书愤导学案(教师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书愤导学案(教师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李林中学高二年级语文导学案班级姓名使用时间第周课题主备审核使用教师编号编写时间《书愤》(第1课时)贾克文边强2014、11、3【学习目标】1、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歌意蕴美。2、理解诗人陆游的爱国主义情怀。3、掌握诗歌借景抒情、运用典故等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4、白描、对比等手法的运用。【课前导学】一、知识链接。1、作者作品: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山阴(浙江绍兴)人。南宋(朝代)著名爱国诗人、词人。诗集有《剑南诗稿》。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现存9300首。“60年来万首诗”,陆诗的突出特点是“多

2、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这首诗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本首诗属于格律诗中的七言律诗,形式上一般为四联八句,四联名称依次为 首联 , 颔联 , 颈联 , 尾联 。2、写作背景南宋时,金兵入侵,中原沦陷,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十三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少年时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老而弥坚,立誓报国的壮烈情怀。二、朗读全诗,梳理大意。1、诗题解读明确:书

3、:即书写,愤:心中不平、不满意。两个字合起来,即:写写我心中的不平2、解释加点字中原北望气如山  气: 豪壮的气势楼船夜雪瓜洲渡  渡:渡口千载谁堪伯仲间  伯仲:兄弟,引申不相上下3、翻译全诗。年轻时候,哪里知道世事艰难;中原北望,幻想着收复失地,豪气如山。曾记得,瓜洲古渡,飞雪洒满大宋的楼船;大散关头,铁甲骑兵在秋风中飒爽酣战。6可惜啊,我曾经以塞上长城自许,如今壮志未酬,衰鬓先斑。《出师表》真足以万古流传,试问千载之下,谁能和诸葛亮并立比肩?!4、探究问题:诗人“书”了哪些事?早岁那知世事艰,

4、中原北望气如山。(“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书”两次抗金胜利之役。)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课堂导读】一、赏析全诗1、作者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不平?或忧愤了什么?A.忧愤国家:金人入侵、国土沦陷、被迫迁都。B.忧愤朝政:求和偏安、打击主战派、政治黑暗。C.忧愤自己:年老体衰、功业无成、壮志未酬。2、《书愤》颔联有哪些意象,有何作用?第二联:“楼船夜雪瓜州渡

5、,铁马秋分大散关”由六个名词叠加,省略了相关的动词,体现了诗歌的精炼性和含蓄性。而且名词叠加产生了巨大的艺术效果,给人一种声势浩大、勇猛进攻、抵御敌寇、收复失地的抗敌场面。(且此联全用名词,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这种名词叠加的艺术手法对后世影响较大,例如元代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就是连续地运用名词叠加,营造浓郁的抒情意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3、本诗用了何典故?有何作用?明确:用了两个典故:塞上长城,出

6、师一表。▲“塞上长城”的典故出自《南史。檀道济传》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出师一表”出自《三国志》用典使诗文含蓄,曲折,不直露。(尾联用典明志。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推崇、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诸葛坚持北伐,把统一中原为其终身大业。结句揭示全诗“愤”的由来,奸臣当道,壮士报国无门的悲哀/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虽屡遭挫折,但意志并未消沉。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诗

7、人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激昂中透着悲怆。李林中学高二年级语文导学案6班级姓名使用时间第周课题主备审核使用教师编号编写时间《蜀相》(第2课时)贾克文边强2014、11、2【课后训练】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大散关(sàn)谮言(zèn)跛脚(bǒ)无耻谰言(lán)B.伯仲(bó)薄似纱(bó)杜撰(zhuàn)寡廉鲜耻(xiǎn)C.斜行(hánɡ)蕴藉

8、(jí)冠冕(ɡuān)锃光瓦亮(chénɡ)D.塞上(sài)商榷(què)形骸(hái)游目骋怀(chěnɡ)答案 D解析 A.散sǎn;B.薄báo;C.藉jiè,锃zènɡ。2、下列和“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在艺术手法上不同的一项是(  )A.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C.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答案 C解析 例句与A、B、D三项纯用名词性意象连缀。二、拓展阅读阅读《书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