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瘤样瘤1例

子宫腺瘤样瘤1例

ID:38084450

大小:2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4

子宫腺瘤样瘤1例_第1页
子宫腺瘤样瘤1例_第2页
子宫腺瘤样瘤1例_第3页
资源描述:

《子宫腺瘤样瘤1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子宫腺瘤样瘤1例【关键词】子宫腺瘤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0岁。2005年11月因外伤做B超,无意间发现右侧附件有肿物。期间用药治疗无明显改善,于2006年4月入院治疗。患者一般状态良好,既往月经规律,55岁停经。妇科检查:右侧附件区可触及3cm×3cm×2cm的肿物,无明显压痛,无腹水。B超检查:右侧附件区可见4.2cm×4.3cm×3.2cm的囊性肿物,内部回声不均,左侧附件无明显异常。手术所见:子宫底偏右子宫浆膜面有一个直径4.5cm囊性肿物,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肿物与右卵巢及输卵管无关。病理检查:肉眼所见,子宫7cm×6cm×4cm,宫

2、底浆膜面距宫角1.5cm处有一直径4.5cm的肿物,囊性,包膜完整,内为黏液,囊内基底部有一直径2cm实性区,切面灰白、质中,囊性区壁厚0.3cm,内壁较光。双侧附件无明显异常。镜下观察:肿瘤主要由上皮细胞及纤维结缔组织间质组成。上皮细胞呈管状、腺腔状排列,与李小强[1]等报道一致。囊状腔隙大小不规则,被覆单层扁平上皮或立方上皮。瘤细胞体积大,胞浆嗜碱性,核呈空泡状或呈印戒细胞样,核分裂少见。扩张的腺样腔隙内有细乳头状分枝结构。肿瘤实性区有钙化灶。免疫组化染色:波形蛋白S-100(++),细胞角蛋白CK(+),上皮膜抗原EMA(-)。2讨论发生在生殖系

3、统腺瘤样瘤很少见,一般位于输卵管近子宫角、子宫体等处[2]。目前已明确,腺瘤样瘤系良性间皮瘤,来源于间皮[3]。间皮来源于中胚层,具有多潜能双向分化特征。因此,上皮样细胞和间皮细胞有其共同的组织来源,来源于未分化的间皮下细胞,由于间皮细胞的诱导作用,受累的间皮下细胞获得间皮的特征而移行分化[2]。据报道,发生在生殖系统腺瘤样瘤与乙烯雌酚(DES)引起后代苗勒氏管发育异常有关,苗勒氏管目前认为与间皮细胞同源[3]。本例否认亲代用药史。诊断与鉴别诊断:首先在形态学上注意瘤细胞双向分化的特点。其次靠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免疫组化:CK(+),EMA(-),Vi

4、mtin(±),CEA(-)。超微结构特点:上皮性瘤细胞可见细胞紧密连接桥粒连接,梭形瘤细胞间也可见细胞紧密连接。具有特征性的是间皮瘤细胞胞浆内和细胞间形成许多腔隙,表面有丰富细长的密集刷状微绒毛[2]。由于间皮瘤细胞结构排列复杂,易与转移性腺癌相混淆,特别是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更难于鉴别。腺癌BerEP4、B72-3、Leum1、CEA均为阳性,而间皮瘤不表达。然而这不是绝对的,还应结合肿瘤发生部位。本例发生在子宫体浆膜面单发肿瘤,双侧卵巢均较正常,胃肠道均较正常,因此排除转移癌可能性。其次由于间皮细胞呈扁平上皮,腔隙不规则,有时有淋巴细胞浸润,易

5、与淋巴管瘤、血管瘤混淆,经免疫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均可鉴别[4]。对本瘤的预后有人提出,局限性间皮瘤即使组织学形态为良性,绝大多数生物学行为仍为恶性,必须严密观察,5年以上无复发转移,才可视为良性[1]。参考文献[1]李小强,杜光烨,陆玲娟,等.9例子宫腺瘤样瘤病理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6(5):464.[2]吴人亮.腹膜疾病.见:外科病理学[M].第2版.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285.[3]RobboySJ.Ahypotheticmechanismofdiethylstilbestrol(DES)-induced

6、anomaliesinexposedprogeny[J].HumPathol,1983,14(10):831.[4]唐涛,王莉,王刚,等.子宫腺瘤样瘤15例临床病理分析[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6,13(2):92.(包头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内蒙古包头014010;一机医院病理科*)作者:沈淑萍赵英芳刘牧朱莉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