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证治体会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证治体会

ID:38134237

大小:76.49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2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证治体会_第1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证治体会_第2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证治体会_第3页
资源描述: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证治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7月第23卷第4期—262—JOURNALOFNANJINGTCMUNIVERSITYVol.23No.4July.2007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证治体会12陈国富,洪琴12(江苏省大丰市新丰镇卫生院内科,江苏大丰 224171;江苏省大丰市人民医院,江苏大丰 224100)摘要:论述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证治体会,认为治疗的关键有:①健脾助运,标本兼顾;②辛温通阳,调理气机;③准确辨证,宏观和微观相结合;④调理善后,注意饮食宜忌。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治经验中图号:R259.733.2   文献

2、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005(2007)04-0262-03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由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治法,临证常选用炙于其病程缠绵,易于反复,部分可发生癌变,故其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等取参苓白术散之诊治已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重点。西医学对本病意,可以恢复脾胃的正常生理功能,使脾升胃降,的治疗方法相对比较局限,而中医中药治疗本病枢机运转正常,气血生化有源,则病邪可祛。有一定的特色。笔者从事临床多年,治疗本病取本病的发病与进展与气滞、痰湿、瘀血、湿热得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在

3、此进行简单阐述本人等相关,因此,在扶正补虚时要注意祛邪。脾胃虚的临证体会,以飨同道。弱兼水湿内停,治以健脾和胃,理气化湿,方用香本病以上腹部饱胀不适或胃脘轻微隐痛,食砂六君子汤合平胃散,常选用党参、白术、苍术、茯欲减退或恶心,嗳气,口苦口干,少酸或无酸,部分苓、陈皮、法半夏、木香、砂仁、乌药、厚朴、甘草等;患者可有脘痛连胁、夜寐欠佳、形体消瘦等表现,脾胃虚寒兼水湿内停,治以温阳健脾,理气化湿,患者长期为其所苦,生活质量下降。笔者认为脾方用理中汤合平胃散加减,常选用干姜或生姜、桂胃虚弱是其根本,水谷不归正化,反致痰、湿、

4、气、枝、黄芪、人参、陈皮、法半夏、厚朴、炙甘草等。若热、瘀等病理因素产生,影响运化,临证时可以补以呕恶、嗳气、吞酸等胃气上逆为主,属脾胃气虚益脾胃(如补中、祛湿、和胃、助运),调理气机为基或脾胃虚寒兼水湿内停者,常用旋覆代赭汤加减本大法,兼顾注重饮食调护,结合现代检查和研究治疗。成果等方法。2 辛温通阳,调理气机1 健脾助运,标本兼顾本病多由情志所伤,饮食不节,脾胃素虚兼夹本病的发生多与饮食失宜、七情过伤、劳倦过外邪导致脾胃升降失调,气机紊乱。初期病在气度等有关,临床上表现为胃脘隐痛、痞满、乏力、纳分,久则由气入血,渐

5、致气滞血瘀,胃络痹阻。逐差等虚弱症候,故脾胃虚弱是本病的发病基础。渐出现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等病盖胃主受纳,宜降则和;脾主运化,宜升则健。如理变化。临床实践当中治疗萎缩性胃炎伴肠化、脾胃受病,谷气不升,脾气下流,清气不升而浊气异形增生患者时可以酌情加用丹参、莪术、三七不降,发生病变。慢性萎缩性胃炎可分脾胃虚弱、粉、八月札等活血药物,在此基础上应遵吴鞠通之脾胃虚寒或胃阴亏损,三者均为正气虚弱证。气“善治血者,不治之有形之血,而求于无形之气”之虚无寒象,而阳虚并气虚兼中寒,胃阴亏损则表现意,根据患者症状辨证加用

6、制香附、佛手、陈皮、炒为胃阴津不足,均正虚为本。故健脾助运法作为枳壳、藿苏梗、白芷等理气之品以达到理气活血,收稿日期:2007-03-10;修稿日期:2007-04-30作者简介:陈国富(1969-),男,江苏大丰人,江苏省大丰市新丰镇卫生院主治中医师。©1995-2009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陈国富,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证治体会 第4期—263—祛瘀生新的目的。对于部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愈疾病的前提条件。随着现代医学诊疗技术的治疗期

7、间出现的胃脘暴痛,多因寒邪犯胃,胃气凝逐步提高,我们也可以借鉴其中的部分成果,拿来滞。治当疏风散寒止痛,可加桂枝、白芷、苏叶等为我所用。可通过电子胃镜、病理分析等来观察祛风药。盖风药性多温,可宣通阳气,阳气通达则中医证候与胃黏膜病变的关系,更有效地增强辨血液流行,疼痛自止。其中白芷能外散风寒、内温证分型的准确性。笔者临证参考胃镜和病理报告胃腑,是温胃散寒治疗客寒胃痛之要药。之所见以及参阅相关文献,大致得出一下关系:胃慢性萎缩性胃炎除与脾胃关系密切外,与肝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甚至黏膜苍白,组织缺脏亦密切相关。《金匾要

8、略》曰“见肝之病:,知肝损,多为虚寒证;胃黏膜红白相间以红为主,甚至传脾,当先实脾”,是肝病传脾胃;亦有脾虚气弱,充血、水肿、胆汁返流,多为气滞证;胃黏膜糜烂,或胃阴不足,致肝失疏泄,是脾胃病传肝,肝脾颜色变白,腺体萎缩,血管显露,多为气阴两虚证(胃)同病,症见胃院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胁,胸或伴有瘀血所致;胃黏膜萎缩、粗糙,具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