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日本经济

现代日本经济

ID:38150235

大小:573.8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6

上传者:U-2494
现代日本经济_第1页
现代日本经济_第2页
现代日本经济_第3页
现代日本经济_第4页
资源描述:

《现代日本经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2007年第4期现代日本经济No.4.2007(总第154期)ContemporaryEconomyofJapan(VoI.154)中日农民收入与消费结构比较研究金晓彤陈艺妮(吉林大学商学院,吉林长春130012)摘要:农村是我国最大的消费市场,目前我国农民消费需求不足已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对日本与我国农民收入与消费结构的比较研究发现,我国农民不仅收入水平低,而且收入来源单一,这是造成农民的消费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在消费结构方面,中日两国的变化趋势相似。这一研究对于解决我国的农民消费问题提供了一些启示。关键词:日本;农业;农民收入;收入结构;消费结构中图分类号:F1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335X(2007)04—0023—04AComparativeStudyontheStructuresofFarmer’sIncomeandConsumption:TheCaseofChinaandJapanJINXiao-tongCHENYi-ni(BusinessSchool,JilinUniversity,Changchun,Jilin,130012,China)Abstract:TheruralregionisthelargestconsumptionmarketofChina,butChinesefarmers’lackofdemandforconsumptionhasbecomeamajorconstraintfortheeconomicgrowth.Thispapercomparativelystudiesthestructuresoffarmers'incomeandconsumptionbetweenChinaandJapan.WefindthatthelowlevelandthenarrowsourcesofChinesefarmers'incomeaccountforalargepartofthedifferenceinconsumption.However,similartrendscanbeobservedastotheconsumptionstructure.ThisstudyprovidessomeimplicationsfortheissueofconsumptionofChinesefarmers.KeyWords:Japan;Agriculture;Farmers'income;IncomeStructure;Consumptionstructure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占人口总数73%以今,日本已经成为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强国,农村上的2.4亿多户农村居民是我国最大的消费群体。发展平稳,农业实现了现代化,这一成功的经验这一国情决定了农民消费需求的增长已经成为推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广大农村是扩大内需的经过战后几十年的迅速发展,日本的农业已重点,也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所在。于20世纪80年代步入了现代化,农村社会的现国民经济的增长对农村市场的依赖性日益增强,代化水平也相应提高,整个农民生活状况得到了农民消费需求不足对国民经济的制约作用也日益根本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收入水平、消突出。目前我国城乡消费差距不断扩大,农村消费水平、居住环境质量等与城市居民趋于一致,[1]费占整个社会消费比重为近年来最低水平,农村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城市。农民的现代化生活市场启而不动,农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偏低,这既是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农村居民生影响到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也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活状况的改善保持了农村的相对稳定,从而保障发展。作为我们近邻的日本也是从传统农业起步了日本农业现代化乃至整个现代化的顺利发展,的国家,在这方面与我国有很多相似之处。而如两者形成了一种相互促进、相互保障的良性循环。基金项目:200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扩大农民消费问题研究”,项目编号:04BJY047;吉林大学2006年度“精品项目”资助。收稿日期:2007-03-10作者简介:金晓彤(1964—),女,回族,吉林省长春市人,经济学博士,现为吉林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艺妮(1982—),女,陕西省韩城市人,现为吉林大学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24现代日本经济总第154期本文通过对中日农民收入与消费结构的比化的趋向。较,分析两国在发展过程中的异同点及其成因,日本农民的收入不仅增长速度较快,而且其利用日本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为促进我国农业收入来源的内部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如表2所示。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提出有价值的建议。表2:日本农民收入来源状况单位:(1000日元)一、中日农民的收入状况的对比19651970198019902000农业毛收入639985242130023508(一)日本农民的收入状况水稻收入274380722859966战后,日本农民的收入水平呈迅速增长的态蔬菜收入64147442716810果树收入3777195270356势,如表1所示。畜牧业收入150223632670704资料来源:根据《日本统计年鉴》1967年、1980年、2004年的农表1:日本农民收入总量与结构单位:(1000日元)家经济数据整理所得19601970198019902000总收入409.51393.24515.269566059由表2可见,1965-2000年日本农民农业毛农业收入225.2508.0952.314301084收入增长了4.5倍,年增长率为5%;在农业毛收非农业收入184.3885.23562.955264975资料来源:根据《日本统计年鉴》1965年、1980年、2004年的农家入中,水稻所占比重由1965年的42.9%下降为经济数据整理所得2000年的27.5%,蔬菜所占比重则由1965年的由表1可见,从1960年到2000年,日本农10%上升为2000年的23.1%,果树收入所占比重民的收入增长了13.8倍,其中农业收入增长了由1965年的5.8%上升到2000年的10%,畜牧业3.8倍,非农业收入增长了25.9倍,农民总收入这几十年变化幅度不大,由1965年的23.5%变为的年均增长率为7%,农业收入的年均增长率为2000年的20%。从日本农民的收入结构来看,其4%,非农业收入的年均增长率为8.6%。非农业收显著特点是农业收入的来源多元化,从而分散了入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农业的增长速度;在收入风险。迅速增长的同时,收入结构也发生了变化,非农(二)中国农民的收入状况业收入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1960年农业收入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也实总收入的比重为55%,非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现了快速增长,如表3、表4所示。45%,而到了2000年,农业收入仅占总收入的由表3、表4可见,从1980年到2005年我17.9%,非农业收入高达82.1%,充分显示了非农表3:中国农民人均收入总量与结构单位:元198019851990199520002005纯收入191.33397.60686.311577.742253.423254.93家庭经营收入62.55295.98518.551125.791427.271844.53工资收入106.3871.71138.8353.7702.31174.53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22.429.9128.9698.25123.85235.87资料来源:《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表4:中国农业人均收入所占的比重单位:元198019851990199520002005家庭经营收入62.55295.98518.551125.791427.271844.53农业收入21.93202.10344.59799.44833.931097.71农业收入所占的比重35.1%68.3%66.5%71%58.4%59.5%资料来源:《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国农民纯收入增长了16倍,年增长率为12%,其下降,工资性收入比重开始缓慢上升,到2005年中家庭经营收入增长了28.5倍,年增长率为家庭经营收入所占比重为56.7%,工资性收入比重14.5%,工资性收入增长了10倍,年增长率为10%,为36.1%。这说明,随着我国农村改革的逐步深化,家庭经营收入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工资性收入的我国农户的收入水平与收入结构也发生了一系列增长速度。农民纯收入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1980相应的变化。然而,与日本农民的收入状况相比,年家庭经营所占比重为32.7%,工资性收入占在我国农民的纯收入中家庭经营收入所占比重较55.6%,此后,家庭经营所占的比重持续增长,而高,而在家庭经营收入中农业收入所占比重最高,工资性收入比重下降,到1990年家庭经营收入所虽然近年来略有下降,但依然比重很高,农业收占比重上升为75.6%,工资性收入下降为20.22%;入仍是现阶段我国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而1990年之后,家庭经营收入所占比重开始逐渐(三)中日农民收入状况的对比分析 第4期金晓彤,陈艺妮:中日农民收入与消费结构比较研究25综上所述,在这几十年间两个国家农民的收赋予自主择业的权利以及乡镇企业、第三产业发入都经历了快速的增长,所不同的是日本农民的展带来就业机会的增多,使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所收入中非农业收入所占比重远大于农业收入所占占比重开始上升。但尽管如此,我国农民的非农的比重;而我国则相反,家庭经营收入所占的比业收入所占比重的上升幅度却远低于日本农民。重大于工资性收入所占的比重。我国与日本农民收入结构的第三个不同点是其主要原因是,战后特别是5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农民的农业收入来源多元化,蔬菜、水果、一方面日本的产业结构随着经济增长而发生了较畜牧业等所占比重较高,而我国农民主要依靠农大的变化。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业收入,林、渔、畜牧业所占比重都很低。日本1955年的16.7%下降到1994年的2.1%;而第二产政府早在1961年制定的《农业基本法》中就提出业的比重上升到36.9%,其后一直保持在35%—36%了“有选择地扩大”农业生产的政策,确立了从[2]之间;第三产业则始终保持在60%上下。劳动力以稻米为中心的农业转向以畜牧业和菜、果为主的流动是适应这种变化的必然结果,日本政府为的农业发展方向,并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畜牧业和此也制定了相应的劳动力流动政策和农业劳动力蔬菜水果生产的社会经济措施。而我国农民的收动员政策。另一方面日本政府鼓励向农村引进工入主要来源于农业收入,不仅投资收益低,而且[5]业,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推行城乡一体化战略,受自然和市场的影响,收入也不稳定,这既影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内部转移,从而实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也影响了消费水平的提高。[3]现工业和农业的均衡发展和城乡的有机结合,二、中日农民的消费状况的对比这些因素使得日本农民的非农业收入迅速增长。(一)日本农民的消费状况而我国在建国初选择了苏式的重工业化发展道如表5所示,从1950年到2000年的50年间路,大力发展重工业。为此,国家公布了一系列日本农户的消费支出增长了30.4倍,年均增长率的政策法令,通过户籍制度、粮油供给制度、教高达7.1%。消费支出的增长也带来了恩格尔系数育制度、劳动人事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把劳动的变化,日本农民的恩格尔系数在60年代到70力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以维持城市的低工资和年代显著下降,并且到1990年下降为20.8%,2000低消费,为工业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本积累。2001年稍有回升为21.2%,也就是说消费支出中仅有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是50%,产值比只有15.2%,21.2%用于食品消费,大部分用在非食品的消费[4]存在着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严重脱节。上。与此同时,日本农民的消费结构也随之发生我国与日本农民收入结构的第二个不同点是了变化,如表6所示,1965年食品、居住和被服日本农民的收入来源中非农业收入所占的比重一所占的比重分别为35.8%、15.6%和10.4%,位居直在提高,而我国农民的家庭经营收入所占的比前三位。而到1994年交通通讯、文化娱乐所占的重先是快速上升,而后又逐渐下降,而工资性收比重超过了居住和被服所占的比重。入所占的比重则是先下降后缓慢上升。这是由于:表5:日本农户每户消费支出及恩格尔系数一方面,自1978年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年份支出金额(单位:万日元)恩格尔系数行,改变了农村生产的经营模式,农民的生产积195017.250.8%196036.843.6%极性提高,农产品产量迅速增加;另一方面,农1970122.528.9%产品收购价格的提高和农产品经营渠道的放开等1980394.222.9%1990550.420.8%措施也使农户获得了更多的市场利益。农民从农2000539.721.2%业获得的收入迅速增加,因此家庭经营收入所占资料来源:根据《日本统计年鉴》1954年、1980年、1997年、2004的比重提高很快。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被年农家经济数据整理所得表6:日本农户消费结构单位:%年份食品居住被服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化娱乐教育用品杂项198022.95.86.42.113.46.32.44.524.2198521.75.36.02.314.87.12.44.224.7198920.75.55.92.612.88.42.94.026.2199420.35.95.02.811.88.53.34.127.9资料来源:根据《日本统计年鉴》1991年、1997年农家家计费数据计算所得 26现代日本经济总第154期(二)我国农民的消费状况接反映了生活的富裕程度。日本主要耐用消费品的如表7所示,从1978年到2005年,我国农民普及率较高,城乡差别不大,有些耐用品的普及率的消费支出增长了22倍,年均增长率为12.1%,但农村甚至高于城市。而我国则城乡差别较大,具有恩格尔系数一直较高,从1999年开始农村居民恩明显的二元结构的特点。城镇居民的耐用消费品需格尔系数降到50%以下,进入小康消费水平阶段。求已从彩电、冰箱、洗衣机向手机、电脑、小汽车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由温饱向总体小康的过渡,农民转移,而农村居民对空调、冰箱、洗衣机等还处于的生活消费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如表8所示,在需求增长期,普及率还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由于八大类消费中,虽然食品支出始终是第一大类消农村基础设施薄弱,消费环境欠佳,致使我国农民费,但其所占的比重在不断下降,其它各项消费的耐用品的普及率明显低于城镇居民。尽管近年农村比重位次也发生了变化,1980年农民生活中比重前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但整体水四位的是食品、居住、衣着、用品,而到了2005平较差,仍然存在供水困难、交通不畅、电视信号年,文化娱乐、交通通讯分别上升到第三、第四位,覆盖率低等问题,从客观上增加了农民的消费成农民的消费结构不断优化。这说明,农村居民已基本,制约了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也造成了城[7]本解决了温饱问题,消费重点正在从满足基本生活乡居民耐用消费品普及程度的差距。消费转向新的消费领域。三、简短的结论通过本文的比较研究可以看出,我国农民的收表7:我国农户人均消费支出及恩格尔系数年份支出金额(单位:元)恩格尔系数入和消费结构与日本相比,既有相似的地方,也有1978116.0667.7%不同之处,具有我国自己的特点,一个突出的特点1980162.2161.8%1985317.4157.8%就是我国农民的收入偏低。造成这一差异的最主要19903584.6358.8%原因就是我国农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收入这19951310.3658.6%20001607.1349.1%一单一渠道,而日本则通过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劳动20052555.4045.5%力转移和实施农业收入多元化,从而较好地解决了资料来源:《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这一问题。我们要借鉴日本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表8:我国农户消费结构单位:%增强农业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农年份食品衣着用品医保交通文娱居住杂项业,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拓宽农民收入的198557.799.725.122.411.733.9218.241.07199058.807.775.293.251.445.3717.340.74来源;同时为农民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积极引导199558.626.855.233.242.587.8113.911.76农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200049.135.754.525.245.5811.1815.473.14消费水平。200545.485.814.366.589.5911.5614.492.23参考文献:资料来源:《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1]浙江省农办赴日韩考察团.日韩农村建设考察印象[J].(三)中日农民消费结构的对比分析浙江经济,2006,(10):47-49.与日本相比,我国农民的恩格尔系数明显偏[2]冯昭奎.日本经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93.高,说明我国农民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这主要是[3]侯力,汪晓红.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农业劳动力转移及由于农民的收入水平低,而且收入来源单一,主要其启示[J].现代日本经济,2004,(6):44-47.依靠农业收入,使得农民的预期收入不稳定。除此[4]张玲玲,徐亮.中日农民发展之比较[J].北方经济,2004,之外,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消费环境不佳(4):6-8.[6]等都对农民的消费行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5]温新德,高顺成.农业生产与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J].南从消费结构的变化来看,我国农民的消费结构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5):47-50.由食品、居住、衣着占较大比重逐渐向食品、居住、[6]米慧蓉.浅谈我国农民消费现状及改善对策[J].哈尔滨文化娱乐、交通通讯等发展,这一点与日本的消费商业大学学报,2004,(1):105-107.结构的变化趋于一致。[7]高同彪.关于新形势下培育和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2006,(6):98-101.(四)中日农民耐用消费品普及率对比分析耐用消费品数量也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一责任编辑鲁燕个重要指标,居民拥有的耐用消费品的量的多少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